|
中美战略对话在即,美方又频频炒作我国在南海的岛礁扩建工程,不过这一次,中国官方的态度变得比以往更加透明。继新华社公开永暑礁近期图片后,官方也不断晒出南海民用设施建设的最新进展。今天的《人民日报》披露,我国南海区域已逐步建立多种观测设备、手段相结合的气象观测网络,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海洋情报义务。
以下为《人民日报》报道:
记者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目前,我国南海区域已逐步建立多种观测设备、手段相结合的气象观测网络,初步具备对我国南海区域关键天气气候要素的观测和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南海区域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该区域海洋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御台风等气象灾害,保障渔业、交通安全责任重大。中国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XI—印度洋责任区(包括南海区域)提供海洋气象情报的国际义务。
过去66年(1949—2014年)的气象数据表明,影响南海区域的台风共有659个,平均每年约有10个台风影响南海。南海区域作为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高发区,一直是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的重点区域。
据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逐步在南海区域建立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业务,其中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气象站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象数据交换任务。1987年,UNESCO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由中国政府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近年来,根据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服务需要,在西沙和南沙部分岛屿建成了数十套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站,更新改造了原建站点气象设施,提供了更加完整、质量更高的气象观测资料。
目前,气象部门已开展南海区域精细化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及时向6000多艘船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先后建成两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每天播报预报预警信息10余次,遇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会增加广播时次,可为整个南海区域渔业生产及海上作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南海海上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海洋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南海海洋气象设施仍显不足,大片海区气象观测几乎是空白,亟待进一步加强气象设施建设。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开展在南海区域的气象观测设施建设工作,通过构建岸基、海基、空基、天基一体化的南海海洋气象观测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海洋气象保障能力,为航行、搜救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提升南海气象观测能力刻不容缓
南海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气象灾害频发,对渔业、交通和海上石油勘探等活动影响重大。该区域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等保驾护航,履行国际义务,气象部门责无旁贷。就我国在南海区域的气象设施建设等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
记者:南海区域的气候条件有何显著特点?
丁一汇:我国南海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温差小;年降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是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高发区。从全球来看,南海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对该区域的天气气候也非常关注,在这里建立了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站。中国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XI—印度洋责任区(包括南海区域)提供海洋气象情报的国际义务。
记者:南海气象设施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丁一汇:建设气象观测设施是提升南海区域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的基础。在南海开展气象观测设施和通信设施建设,是加强与完善我国海洋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做好海洋公共气象服务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该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第一步。实际上,从科研层面讲,从上世纪开始,科学家们已充分认识到气象观测设施建设与其它活动关联的重要性,在该区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测和科学研究。
记者:加强南海区域观测能力建设为何有利于提升气象预测预报能力?
丁一汇:南海区域灾害性天气频发,源于或通过南海的天气系统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登陆南海沿岸的台风占全国登陆台风的80%以上,其中36%的台风源于南海区域。同时,这里也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南海季风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和东亚雨季的来临。面对这样的气候条件,加强观测能力建设,无疑能更好地获取南海区域观测资料,掌握更加完整的气象信息,大大提高这一区域及其影响区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度。
记者:您提到南海是气候变化敏感区,那么加强南海气象设施建设对应对气候变化有何重要意义?
丁一汇:南海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灾害以及海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南海海面温度的变化影响着台风强度。随着全球变暖,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明显提前,影响我国降水及分布。通过加强南海气象观测预报服务能力建设,获取基础观测资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大气海洋状态和准确把握海洋天气气候演变规律。
记者:您曾经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南海主持开展“南海季风试验”,请介绍一下试验的具体情况和成果。
丁一汇:“南海季风试验”从1994年开始筹备,是首次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持的大气与海洋综合观测试验。当时,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科学家都参加了试验和研究。试验历时5年,我们在南海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大型的地面、探空等加密观测以及海洋浮标、科学考察船等特殊观测项目,获得大量南海季风爆发及演变、中尺度对流系统及海洋的观测资料,为南海季风及东亚季风研究提供了数据。这些资料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记者:目前我国南海的气象观测能力怎样,您有何建议?
丁一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逐步在南海区域建立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业务,其中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气象站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象数据交换任务。近年来,根据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服务需要,在西沙和南沙部分岛屿建成了数十套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站,更新改造了原建站点气象设施。近期,还筹备在南海区域进行飞机下投探空和海洋气象浮标等观测试验,用以支持世界气象组织在台风领域的科学研究。但面对南海海上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需求,南海海洋气象设施仍显不足。我认为南海海基气象观测应以填补重点区域监测空白为主,岸基气象观测应以优化、补充现有的观测能力为主,中远海空基观测能力也应相应提升,强化海洋气象综合应用能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身家亿万的当年明月 可能真的“病”了 而且 |
2 | 央视最美主持人去世 临死前惨遭“折磨”19 |
3 | 令人痛恨!俄考虑使用这“绝招”抑通胀 |
4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开会 |
5 | 一代歌星刘欢晚年生活悲凉 女儿未婚父母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2 | 习近平“刀口向内” 打落牙和 | 胡亥 |
3 | 琼瑶为什么要自杀? | 乐维 |
4 | 为什么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好听 | 弓长贝占郎 |
5 | 高瞻:川普“对意识形态问题不 | 万维网友来 |
6 | 专业京剧直播第一人-任思媛: | 玉质 |
7 | 2025年,人民币贬值 | 中国社会经 |
8 | 民主党2024败选的直接原因 | 海阔_天空 |
9 | 也谈中国成飞六代机 | 弓长贝占郎 |
10 | 川普疯狂,欺加拿大太甚! | 万沐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