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中國瞭望 > 正文  

網民為什麼把中國稱為“兔子”

www.creaders.net | 2015-08-01 15:44:13  澎湃新聞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兔子”“我兔”……這是如今網絡上對於“中國”的一種常見稱呼。

  這種稱呼最早流行於幾個著名的、具有新民族主義傾向的網絡軍事與國際論壇,比如“鐵血”、“超級大本營”、天涯社區的“國際觀察”等等。但隨着時間推移,這種叫法流傳開來,從原本一小撮人才懂的“行話”,漸漸成為一種廣為所知的用語。

  當越來越多的人以“兔子”“我兔”指稱中國,對於這種稱呼的困惑和質疑也形成了聲浪。在百度百科、知乎、愛問等網站上,相關提問屢見不鮮——

  “中國究竟是什麼時候成為一隻兔子的?”

  “中國的代表動物難道不是熊貓麼?”

  “為什麼稱中國為‘兔子’,我們難道不是‘龍的傳人’麼?龍可以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兔子有什麼本事?食草動物,毫無攻擊力,食物鏈的低端——為什麼要用這種動物比喻今天的中國?!”

  和許多網絡流行詞彙一樣,要對“兔子”的來由正本清源,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目前流傳較廣的,主要是以下三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是,“兔子”的叫法最初是出於一種自嘲。在港台的論壇上,網民經常稱呼大陸為“TG”,在網絡戲謔的氣氛下,大陸網友也開始以“TG”自稱,念久了就成了“兔”;

  第二種說法,同樣認為“兔子”的叫法最開始是一種自嘲,但對具體來由的解釋不盡相同:據說,有人因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表現而諷刺中國為“人畜無傷小白兔”;

  第三種說法是,一開始,中國的代表動物確實是熊貓,與世界上主要軍事強國的動物象徵——比如美國鷹、俄羅斯(蘇聯)熊、英國約翰牛、法國高盧雞等——形成呼應;但有一陣子,一個兔子蹬鷹的視頻在各大軍事論壇流傳熱播,此後,兔子的形象就慢慢取代大熊貓了。

  “兔子”作為一種“行話”,形成規模大約是在2011年以後;幾部重要的網絡作品漸次出現。巧的是,這一年正是中國的兔年。

  一位名為“野風之狼”的網友,發表了網文《小白兔的光榮往事》。文章以特有的網絡文風,將地緣政治化為一則動物寓言。比如——

  要說小白兔可憐,原想跟鷹門喝碗肉湯……哪成想鷹門門主白頭鷹瞧不上小白兔,只肯給白菜湯,頂多給兩根胡蘿蔔,結果問題大條了,小白兔轉向大熊幫了。

  那時江湖上不好混,您要想混得好就得投靠兩大勢力,一是白頭鷹創建的鷹門,門下有公雞國(也就是香水國)、牛牛國(也叫獅子國)、麵條國、 西條頓國等小弟若干,因為常在江湖北邊勾搭約會,人送綽號“北約”;二是大熊組建的大熊幫,一干小弟也不少,象東條頓國、金絲雀國、小資國等,因為勾搭大會上儘是話癆,人送綽號“話約”。這小白兔的加入,還是讓大熊幫高興的。

  此後,時任天涯社區“國際觀察”版主花千芳撰寫的文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網上熱傳。文中,中國最初是“土鱉國”、一度成為“禿子國”(民國),最後才成了“兔子國”(新中國)——

  那個時候的禿子國內,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多年的宣傳洗腦之下,禿子治下大多都是順民。……那些沒本事還不聽話的禿子怎麼辦?雖然不多,可是壞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必須加緊教育,拉着耳朵繼續喊:“三民主義哦,復興土鱉國哦,全是大目標哦,你要支持我哦,不支持的話我有皮鞭哦……”

  ……耳朵被拉的日久天長之後,不聽話的禿子們偶爾走過河邊,往水面上的倒影一看,不禁嚇了一跳!兔子什麼時候學會游泳了?

  ……不聽話的禿子們終於明白,自己已經不是禿子了,經過痛苦的演化,我成了兔子。兔子覺得委屈,兔子覺得憤怒,兔子覺得命運實在是太不公了!老子只不過想要一個強大的祖國,有錯麼?

  很明顯,該文中的“兔子”與其說是“中國”,不如說是“共軍”,並與代表“國軍”的“禿子”形成對應。這又提示了我們“兔子”說法的第四個典故。至於將國軍稱為“禿子”,顯然源自對國民黨時任領袖一種不客氣的叫法。

  差不多在《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成為網絡熱帖的同時,軍事迷“逆光飛行”在野風之狼《小白兔的光榮往事》的基礎上,創作了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這個由兔子、禿子、鷹醬、毛熊、腳盆雞、大白象、巴巴羊、猴子、駱駝、河馬等角色組成的動漫畫作,詮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建國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因其詼諧的畫風和呆萌的動物形象大受歡迎。

  在積累了幾年的人氣之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在今年推出了動畫片。該動畫的製作堪稱精良,平均每一集(約5分半鐘)都要燒掉十萬人民幣;在各大視頻網站播出後,很快贏得了大量的粉絲。

  如果說,《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原漫畫比較粗糙,但也相對專業,其中一些“梗”只有軍事迷才能看懂;在成為動畫片後,它的內容變得非常平易近人,且兼顧了娛樂與煽情,甚至能將兩者融為一體。比如,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兔子在暴風雪中挺立的畫面,伴隨着這樣的旁白:“我們在這裡吃炒麵配雪,是為了祖國的親們,能為甜鹹豆腐腦戰上十頁。”

  在即將上線的第12集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將暫時性地結束更新。“逆光飛行”對此的解釋是“目前錢燒完了”。但他相信,“那兔”的征程才剛剛開始。事實上,就在不久前,“那兔”的手遊已經上線。

  “兔子”這種說法從小眾走向大眾,《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的熱播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引爆點”。需要注意的是,“兔子”在此具有多重的意涵。在最狹義的理解中,它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此擴展開去,它也是中國共產黨;它可以是一個很具體的個人,比如錢學森;也可以很抽象,抽象到是一種理想或信念的象徵;它還有着非常廣義的涵義,可以代表所有的“愛國者”,所謂“每一個兔子都有一個大國夢”。

  很明顯,在網絡上喜歡用“我兔”稱呼中國的網友,普遍擁有一種極為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們以與官方高度一致、甚至更為熱血的口吻描述中共革命史,並堅定地認為中國正在崛起,其常見表述為“願我有生之年,得見您君臨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這隻一口一個“親”的兔子,其形象“賤萌賤萌”,而最重要的特點是“腹黑”。這顯然受到了“兔斯基”“流氓兔”等動漫形象的影響,又是年輕一代獨特話語體系的典型表現。

  由此可以說,“兔子”/“我兔”所代表的那種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情緒與表達方式,是今天這個時代才可能出現的。它是官方話語與網絡話語的奇異共振,是“主旋律”與“萌文化”的雙面體。 

   0


熱門專題
1
美伊衝突
6
俄烏戰爭
11
大S
2
以伊戰爭
7
萬維專欄
12
洛杉磯大火
3
四中全會
8
何衛東
13
敘利亞
4
中美冷戰
9
AI
14
苗華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兩會
15
美國大選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