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惊人内幕 邓小平不愿意收回香港

www.creaders.net | 2015-08-31 07:59:57  辅仁媒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对於较為年长而又长期关注香港政治的人来说,上述论点并不陌生,当年林行止的多篇社论,就曾指出这点(后来结集為《香港前途问题的设想与事实》)。可是,年青一辈可能对於邓小平其实也不想收回香港,颇為惊讶。

  到目前為止,最详细记述中国收回香港决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就是1997年黄文放口述,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研究所笔录整理的《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决策历程及执行》一书,只要你细读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若没有新界租约的年期框限,当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可能让英国继续统治下去,因为中共一直都不愿意收回香港。黄文放(1932-2000年)於广州长大,1949年加入新华社香港分社(功能如同今日的中联办),退休前官至该社的台湾事务部部长,并曾於1982年,由长期主管港澳事务的廖承志领导,参与五人小组,专责研究收回香港具体安排。笔者比较黄文放,与另一位曾参与收回香港计划的港澳办官员李后(1923-2009年)的记述(李后:《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香港问题始末》,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发现两者并无重大出入,所以决定据此撰文,再辅以相关史料,追溯收回香港的歷史背景及决策经过。

  前传──国民政府曾致力收回香港主权

  自清朝灭亡至1981年的三个中国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及中共,最不愿意收回香港的,是中共,相反北洋政府及国民党,都曾经尝试争回新界以至全香港,尤以国民党最為积极。中国自1920年代开始,就多次提出要收回新界(中方名為「九龙租借地」),至二次大战结束前夕,蒋介石更认為中国将是战胜国,理应收回香港,最后因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坚拒交出香港,再加上后来国共全面内战,蒋介石才打消收回香港的念头。

  只反「港独」,不求短期内收回──1950-70年代中共对港方针

  到中共上台前后,毛泽东认為留住英属香港,不但可以打破美国的包围封锁,更可以「拉住英国,分化美英」,所以决定暂不收回港澳2。(有关英属香港对中国的重要性,请参阅笔者早前的文章──〈為何中国不提早收回香港?〉,而该等重要性,不但為黄文放证实,亦见诸於金尧如的回忆录──《金尧如五十年香江忆往》,金尧如曾於五十至六十年代长期参与中共港澳工作。)

  可是,中共对港澳的政策,不时受到欧美共產党及第三世界国家质疑,至於日后和中共反目成仇的苏联,更多次公开讽刺北京是「讲一套,做一套」──一边高呼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一边就容许帝国主义者留在国境内。北京的回应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佈所有「不平等条约」无效,因此,香港的主权,属於中国无疑,可是当下并非收回香港的时机,待日后「时机成熟」,就会以「和平谈判方式」收回香港的管治权。(中共对上述立场的最详细公开解释,可见1963年3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题為〈评美国共產党的声明〉)3至於,何时才是「时机成熟」,可能连周恩来和毛泽东都不知道。

  不过,正如笔者在〈為何英国不早给香港民主?〉一文中指出,北京极力反对香港有自己的民选自治政府(Self-Government),因為在北京眼中,这等同「港独」,或将香港变為「独立政治实体」。

  因此,当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后的第二年,就要求联合国的「非殖民地化委员会」,将香港和澳门,剔出殖民地的名单外,此举完全杜绝日后香港及澳门独立的可能。可是,这不代表中共希望在短期内收回港澳,下述澳门的例子,清楚表明中共的立场。

  葡国两次準备交出澳门,但中共拒收

  1966年12月,澳门亲共民眾与葡人政府发生大规模衝突,史称「一二·三事件」。澳门政府和葡国驻军都无力控制大局,促使葡国使节前往北京外交部大楼,要求讨论澳门问题,最后得到的回应是:「我们不要收回澳门,你们马上离开,回澳门去!」,这是香港前英籍高官姬达(Jack Cater,1922-2006年),在九七前夕接受英国记者访问时,忆述当年他会见前往北京的葡国使节时,所听到的消息。4最终澳门政府向左派民眾屈服,公开签署俗称「认罪书」的协议,自此澳门成為「半个解放区」。

  在澳门被剔出联合国殖民地名单外的两年后,即1974年,葡国发生军人政变,推翻独裁政府,新政府决定让所有葡国殖民地独立,当时香港及美国的报纸,都有报导葡国準备将澳门交回中国,黄文放指出,当时葡国真有此準备,但北京為了稳定香港人心,所以「千方百计使葡萄牙政府不要提出交还澳门的问题」,最后北京透过澳门土生葡人领袖宋玉生(Carlos D’ Assump??o),向葡国新政府传话(见该书页7-8),最后葡人继续管治澳门,直至1999年。

  及至1979年,北京与里斯本建交,双方协定澳门主权為中国所有,但维持现状,仍由葡国管治,直至「适当时机由中葡两国通过谈判解决」

  1974年的毛泽东:九七租约期满?到时先算啦!

  在早前笔者介绍的1969年英国外交部报告中,英国官员已强调1997年租约期满将至,伦敦及港府都必须开始认真处理此问题,否则到了八十年代,香港将出现极為严重的信心危机。此后,英国人很想知道中国对「九七大限」的态度,以早作应对。相反,中方虽然知道租约期满将至,但却採取「拖字抉」,不愿即时处理。

  根据英国外交部档案记录,1971年10月,前任英国驻东南亚高级专员麦克唐纳(Malcolm MacDonald)访问北京,在一次「私人对话」(private conversation)中,周恩来说:「在新界租约期满前,中国无意收回香港」5。1974年5月,刚卸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领袖希思(Edward Heath)访问中国,在同一场合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毛泽东问周恩来,距离新界租约期满,还有多久,周回答说尚有二十三年,毛泽东就对希思说:「到时候怎麼办,我们再商量吧」,然后就指著邓小平说:「是他们的事情了。」6

  上述可见,到了七十年代初期,中国仍基本上维持一贯的方针──待「时机成熟」才谈判香港问题,可是,同时又事实上承认新界租约的年期(虽然中共官方宣称不承认「三条不平等条约」)。总之,就是「到九七年先算啦!」

  北京之所以有此态度,是因為当时中国内外交困──内有文革高峰期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和党内斗争,外有强邻苏联的军事威胁,相比之下,香港前途问题,遥远而不重要,可是这个问题若要认真处理,就非常棘手。很可能强如毛泽东,都非常不愿意做「衰仔」(「丧权辱国」)──公开确认租约期满后,英国人仍可继续管治香港,再加上当时毛泽东身体越来越差,自知命不久矣,谁会同你搞无迫切性但又超级麻烦的事?

  邓小平:不愿续约,但又想维持现状

  其实中共一向都视「统一台湾」為首要目标,因此在1979年提出的「一国两制」,本来是為台湾而设,只是后来不得不解决香港问题,才将此用於香港。

  根据黄文放的回忆,直至1981年4月,中国政府还未作出决策,还期望英国不要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不要逼中国表态。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新界租约问题,是1979年港督麦理浩访问北京时,主动向邓小平提出的,当时麦理浩要求邓小平,同意港府批出的新界土地契约,有效期可以超越1997年,邓小平拒绝;同时,亦明确告诉麦理浩,中国关於九七问题,现在未有政策,而且希望英国人不要太早提出这个问题。邓小平又说,到了九七年,无非两个可能:一个是中国收回,另一个是维持现状。但不管怎样,中国都会採取特殊政策,充份照顾香港的特殊情况,请投资者放心。及至1981年4月3日,英国外相卡灵顿勋爵(The Lord Carrington)访问中国大陆,再向邓小平询问中国如何处理九七问题,最后邓小平回应:「对这个问题现在不能说更多的话」,事后,邓小平终於指示有关部门,研究香港问题。(见该书页3-7)

  黄文放解释,所谓有关部门,就是由廖承志,召集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连同调查部(中共官方情报机关)、对外经贸部和中国银行,开会研究如何处理香港前途问题,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主张以「澳门方式」维持香港现状──即中英两国确定香港主权属於中国,但仍维持英国管治,而港澳办则準备两个方案──收回香港主权和维持现状。随后,邓小平向廖承志说:「再签一个不平等条约,我们就都变成李鸿章,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垮台。」最后,廖承志领导港澳办及新华社香港分社草拟报告,向中共中央正式建议九七年收回香港主权,但要同时保持香港的自由经济制度,并保留香港政府的原有官员。到了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正式拍板,决定九七年收回香港。(见该书页9-13)黄文放又提到,在上述的中央会议,最后赵紫阳讲了一句话:最衰是英国人,如果等中国国力更强大才谈这问题,不是更好吗?(见该书页13)

  之后,邓小平指示廖承志须在三个月内,交出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即如何制定特殊政策,俾能做到既收回香港主权,又能维持香港的长期繁荣,从而继续為中国所用。1982年1月廖承志成立小组,研究上述政策,黄文放亦是成员之一。(见该书页13-14)之后,北京确定「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的方针,往后的事,都是众所周知了。

  「一国两制」是「办法中的办法」,但可行性是。。。

  黄文放在忆述上述过程后,随即指出:

  「这是至今中国的决策方式。科学的决策是经过详细考虑、验证后作出决定,但中国最民主的决策方式也只是首长碰脑袋,几个领导人开个碰头会,脑袋一碰作出决策,然后回过来去考证是否行得通。」(见该书14)

  相信黄文放是暗示,科学的决策,应该是先研究收回香港又同时保持繁荣的可行性,之后才决定是否真的收回香港主权,而非先决定收回香港,之后才去研究收回香港后保持繁荣的具体方法,从而证明中央领导的决策是正确。

  对於邓小平来说,若九七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而非1979年后中国对澳门的名义主权),但又要维持香港的繁荣及国际地位,「一国两制」可说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但是,当时不少论者,已质疑没有了英国管治,香港赖以成功的各种制度,究竟可否维持?即使这样也可维持,中共又能否自我约束,不破坏香港原有的运作模式呢?

  1、此书属「内部发行」,但在香港多间大学的图书馆可以找到。此书有香港版,名為《回归的历程》(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但内容比大陆版,是有所删减,此书在各大康文署图书馆可供借阅。

  2、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页237,转引自高望来:《大国谈判谋略──中英香港谈判内幕》,(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年),页44

  3、李后:《百年屈辱史的终结香港问题始末》,页40-41

  4、白莎莉、胡德品著,林蔼纯译:《说吧,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95-96

  5、Beijing to FCO, no.1076,19 October1971, FCO21/855,转引自MARK, CHI-KWAN,‘Development without Decolonisation? Hong Kong’s Future and Relations with Britain and China,1967–1972’,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Volume24, Issue02, April2014), p333

  6、《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页602-606,转引自高望来:《大国谈判谋略──中英香港谈判内幕》,页48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