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柱风波」演变至此,确实令人嘆为观止。有批评指控国民党高层的毫无诚信:全代会都通过的人选,为何还会遭受阵前换将的羞辱?人无信不立,政党又何尝不然?很多蓝营支持者扬言不再支持朱立伦。
遗憾的是,政治是现实的权力游戏,政党尤其不是道德的化身。一旦情势发展江河日下,为保全政党利益或国家大局,诚信即不是非守不可的美德。以英国来说,柴契尔夫人因推动人头税在内的一连串失政,民调持续面临低潮,保守党内对手为了保住政权,在1990年透过党团议员的投票罢黜了铁娘子。这实际上就是一场政变:选民在1987年让柴契尔领军的保守党大获全胜,按理说,她当然必须信守对选民负责、干完任期的承诺,党内同志却不管这一套。
澳洲人对于这种政变,更是习以为常。这几年来,总理被同党扫地出门的先例即有三件:艾伯特及劳工党前总理陆克文和吉拉德,都遭遇相同命运。
如果国会选举就是最高加持的话,党团表决根本毫无正当性可言。然而,西方人毕竟还是务实主义者,他们很清楚政党为权力而存在的现实,所以默认这种党内自相厮杀、把诚信摆一边的柔性政变。
从国家大局来看,这也可能是一种面对危机的解脱之道:透过大选胜利得天下的人,未必能够马上治天下。一旦危机迫至,统治者却又束手无策,等到下一次大选时,恐怕国家已奄奄一息,提前换手可能就是因应难关的必要手段。
德国总理梅克尔在9月初决定门户开放,中东与非洲的难民大举迁徙不止,民怨沸腾与日俱增。如果等到2017年的国会大选,才让选民表达意见,恐怕那时的德国,早已难再起了。因此,许多人都在推测与期盼,梅会在同志的逼宫下提前引退。
再回到「换柱风波」:洪秀柱不是政权的掌握者,她的竞选之路坎坷,责任的确也不完全在她。至于朱立伦,没能在第一时间决定参选,则无疑是败笔之作。
然而,往者已矣。困兽犹斗,何况政党?如同天下所有政党,国民党没理由为了维护初选制度,而一头撞进可以预期的无底深渊;选民可以不投国民党或朱立伦,但是欠缺诚信不该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