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与最高法的年度报告昨日在全国两会上获高票通过,反对票创下十年来的新低,表明这两年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取得一定实效,但距离依法治国的目标仍有很大距离。
全国两会历来被称为橡皮图章,被讥为政治花瓶,但由于对最高检及最高法是匿名投票,很多代表敢于利用反对票来表达意见。从○五年开始,两部门的反对票就持续上涨,到一三年时达到顶峰,最高法的反对票超过六百张。但自中共第五代上台,掀起反腐整风运动、整治司法不公之后,人大代表对两部门的满意度开始逐渐提高,今年的反对票仅二百多张。
这个显着的变化背后,是因为当局在司法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纠正了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冤假错案,并在制度上作了重大改进,比如最高法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法官要对错案终身负责;最高检出台《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规定检察人员承办的案件确认发生冤假错案等情形,一律启动问责机制。
批示治国 文件领政
另外,司法改革全力推进,比如设立巡迴法庭,省以下检察院垂直管理,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都是规避地方政府的干扰,防止人情案,斩断地方官员批示判案的黑手,对维护司法公正有相当正面的作用。
中国司法不公之所以愈演愈烈,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官员以党委领导为名,横加干涉,或者以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名,对部分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有些官员甚至对具体案件作出指示、批示,干预法院的独立审判。据说,周永康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时就特别热衷此道,导致很多冤假错案。
但也应该看到,这些司法改革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事实上,司法正义的实现不仅在于独立的审判权,还在于广泛的监督权。巡迴法庭和跨区法院的设立,固然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问题是这些巡迴法庭和跨区法院接受谁的监督呢?如果没有任何组织能够监督这些机构的运作,巡迴法庭会否成为法外之地呢?
党领导一切是中国现行体制的特色,关键在于党领导一切,怎能将权力关入笼子?中国法治建设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党大还是法大,做笼子的人是否也能被关进笼子?如果中共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司法改革充其量只是改良而已。从目前情况看,领导批示高于制度、红头文件大于法律比比皆是,若当局一味强调领导人权威,不彰显法律权威,依靠批示治国和文件领政,说到底还是人治社会,依法治国只能沦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