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时间6月8日(下同),中国央行发布了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维持对2016年全年GDP 增速为6.8%的基准预测不变。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争论再次渐起尘嚣。有消息称,两个多月前美国大使馆官员经中办批准安排后,会见了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朱镕基在会谈时称,中国经济未来两年难有起色,中国经济形势堪忧。他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不行,明年也不行”,“我看难有起色”。
目前中国主流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下行是因为自身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投资拉动不可持续,4万亿“后遗症”就在眼前,继续靠投资拉动会造成债务过量累积,以及大量产能过剩,尤其是在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对话会议上,中国产能过剩竟成了国际问题。而这些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前总理有妙药?
朱镕基作为邓小平眼中“唯一懂经济的”高层领导人,担任总理那五年,中国不但成功闯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其大刀阔斧推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对金融,税制,国有企业等的改革,为后来的“胡温十年”奠定良好的基础。
至于朱镕基此番见美国官员时对中国经济表现的悲观态度,是否反映了中共高层的共识,朱镕基是否有“灵丹妙药”献给习李,外界推测,以朱镕基的个性为人,“估计有看法也未必端出来”。
自“权威人士”在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对中国经济定调以来,似乎得到了更多的共识,但香港《明报》报道称,近日包括世银前副行长林毅夫、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美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等人在内的9名经济学家齐齐发声,对L形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等观点逐点批驳。
由于“权威人士”被普遍认为是中财办主任刘鹤,而其代表的正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观点,其访谈曾被视为对中国经济的定调之作,因此,这些专家的反驳才更引人注目。
经济硬着陆?三成因成谜
一是2008年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非常大,中国以前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和上世纪日本五六年代一样。简单计算出口对GDP的贡献,危机之前应该是3%-4%,光这一项中国经济速度就可以跌到6%-7%之间。
二是如果没有4万亿,中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期,2008年可能就出现拐点。这个因素的影响会不会持久,很难判断,如果中国想再来一轮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有很大难度。
三是周期性因素,中国经济本来就有7年的周期波动,1992年至1997年高速震荡,1998年至2003年低速震荡,2004年至2012年高速震荡,2012年之后到现在经济减速, PPI连续下降51个月,按照这样推算中国正处在新一波下降期的中间期,2012年至今,如果7年是一个周期,现在是第四年。
一隐患扩大
如果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今后五年到十年都是6%-7%,或许这个判断是乐观的。
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是多少?无论从官方数字的投资、出口还是消费的增长率来看,都在下滑,尤其是投资和出口增幅下滑得很厉害。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年1月至4月民间投资增幅只有5.2%。一年前民间投资增长还有12%,两年前是20%,2013年是24%。
民间投资下滑那么大,不可能是税负成本过高这样的结构性的原因,难道两年前的税负成本比现在低很多吗?
共识与分歧
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共识是: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在6.5%-7%之间。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为6.7%。这样,逻辑的结论只能是中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等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但另一方面,正如权威人士所正确指出的,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是“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显然,这又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
无论答案如何,无论原因如何,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速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速、产出缺口正在放大。 (一墨 撰写)
附:习近平急了 公开对朱镕基不满
博闻社 :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又赴东北考察,欲为东北经济困局寻求出路。知情人士向博闻社透露,习近平对东北经济困境十分焦急,但又无计可施,唯要求东北国企在此波“侧供给”改革中,吸取以前的教训,切勿再搞“一刀切”大裁员。消息指,习近平还公开表达对朱镕基时代国企改革做法的不满。
习近平上台以来东北经济增速连年下降,不但拖了中国后腿,甚至成为本朝最不光彩的一幕。三年来,习近平、李克强已连番赴东北问诊;其中习近平2013年和2015年曾先后赴辽宁和吉林考察调研。且每年全国两会,习、李都要参加东三省代表团讨论,打气鼓劲。但东北一点面子不给,经济一落千丈。
5月23至25日,习近平再度到东北,这次是到黑龙江,官方报道指,在黑龙江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陪同下,到伊春、抚远、佳木斯、哈尔滨等地,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行考察调研。
官方新华社指,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一个重大战略。老工业基地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闯出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
通观习近平三天行程官方报道,习除了打气提要求,提出一些空洞口号,并无就东北困局提出独到的良方益药。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习近平此行对东北近期因“去产能化”,工矿停工停产所导致的大规模工潮、工人示威抗议事件十分关注,他在听取黑省领导汇报后指示,东北在此波“去产能”、“侧供给改革”国企改革中,要“充分吸取以前改革教训”,特别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搞“一刀切”,以裁员为目标,导致大量职工下岗。
知情人士还透露,习近平在汇报会后,还对黑龙江省的负责人谈及他对早年东北国企改革做法的不满,认为东北目前的困局和社会矛盾,与90年代末所进行的国企改革有关。习间接表达了对朱镕基时代甩包袱式的国企改革做法的不满,“地方领导听了,都不敢出声。”知情人士说。
石油、煤炭以及铁矿石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工业中心,以至于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但随着石油等资源的枯竭,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经济重心的转移,东北三省经济光环开始褪色。到1990年代,曾经风光无限的东北国有企业已经举步维艰。在朱镕基主导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数以万计国企倒闭,将近1000万工人下岗。
当时,东北三省失业率飙升,经济一片凋零,工人不满情绪严重,社会氛围紧张。中国纪录片导演王兵拍摄的纪录片《铁西区》展现了东北这个曾经辉煌的工业基地在改革大潮中被甩出轨道时的彷徨、焦虑、无奈、绝望和感伤。这无疑是计划经济失败的典型案例。
最终,中央政府不得不出面收拾危局。2003年,中共提出“振兴东北”口号,期望让东北再次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下,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庞大的东北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一个又一个政策,投入数万亿资金。
“振兴东北”计划暂时把东北三省拉出了经济衰退的泥浆,但并没能解决东北经济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终于,2012年底习近平接班,习李上台后,东北经济终于再现败象,成为中国经济的拖累,令习李一朝大失面子。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中俄突传大消息 普京彻底急了… |
| 2 | 传马兴瑞夫妻被带走,谁在查习家? |
| 3 | 王小洪危局坐实:失踪九天、秘不发丧、枝叶 |
| 4 | 北京“大手笔”,引全球震惊 |
| 5 | 中国美女歌手疑让数高官落马 网:“反腐女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暴跌!中国经济突传重磅信号 |
| 2 | 北京高层疯传:习近平又添新绰号! |
| 3 | 中国多地告急 万亿级大雷即将引爆 |
| 4 | 胡春华出席座谈会 报道再现异常 |
| 5 | 中俄突传大消息 普京彻底急了… |
| 6 | 49万张赴日机票取消 中国航空业惨沦海啸第1 |
| 7 | 中国出现四大反常现象 细思极恐 |
| 8 | 北京突然跨出很危险的一步 |
| 9 | 传马兴瑞夫妻被带走,谁在查习家? |
| 10 | 北京不敢提:习近平遭她羞辱,引雷霆之怒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狗屁 | 丁小明 |
| 2 | 中央下死命令逼李井泉必须往外 | 高伐林 |
| 3 | 红色后代无耻到了极点 | 周汉卿 |
| 4 | 怪事:王小洪大秘董亦军跳楼暴 | 雷歌747 |
| 5 | 回国杂感:有一种旅游叫中国旅 | 思芦 |
| 6 | 中共“红旗”倒了! | 山蛟龙 |
| 7 | 悼老哥 忆几位浙江大学老姐 | 体育老师 |
| 8 | 王沪宁同志文摘:请认真学习 | 阿妞不牛 |
| 9 | 一件小事——见证纽约华人餐馆 | 溪边树下 |
| 10 | 从宋江架空晁盖看张又侠架空习 | 陈家梁子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