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根据央行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的个人支付账户将会受到约束。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非银行支付机构为个人开立支付账户的,同一个人在同一家支付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全功能支付账户。
面对即将落实的新规,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机构正在做实名认证检查,以保证一个人只有一个全功能的支付账户。同时,在新规实施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转账限额可能会有所限制,累计转账笔数也要与用户事先约定。而就目前来说,每个支付宝账户转账到银行卡的限额是单笔5万、单日20万。当然,实际的转账限额还是要看各个银行的具体规定。
众所周知,就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拥有4.5亿用户的支付宝,已经拿下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除了支付宝之外,微信支付也有30%多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面对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行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份额正在下降。
比如就线下支付这一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扫码支付成为主流,而银行、银联的云闪付,则处在一个相对黯淡的状况。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下,支付宝、微信等先是在2016年7月受到了20万余额的限制。之后,银行开始放开二维码支付限制,工商银行等开始纷纷推出自家的二维码支付产品,力图撼动支付宝、微信在该市场的优势地位。
同时,联合三星、苹果、小米、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借助于这些厂商的终端优势,也是银行、银联扩大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此外,在微信、支付宝相继提现收费后,银行在近日宣布同一银行异地转账将免费,力图通过免费手段吸引广大用户。
今年8月,有机构预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交易规模有望在今年年内突破10万亿元大关。面对移动支付乃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银行等传功金融机构,都在频频布局。
最后,对于银行来说,虽然都在进入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市场,比如民生银行就率先在国内推行了虹膜支付。但是,相对于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支付平台,银行最缺的还是互联网基因,特别是各个银行APP的用户体验等,明显是其需要弥补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