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日较劲 由陆上转到海底

www.creaders.net | 2017-01-03 19:06:37  法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和日本继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出现争议后,去年更对海底地形的命名展开争逐。日本媒体根据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报告指出,中国国家海洋局去年提交的海底汉语命名申请大增两倍多,并据此指中国政府此举目的是要做成既定事实,加深人们对"(中国)实效支配"的印象。不过,日本获得委员会受理的申请其实比中国还要多七份。

  日本《读卖新闻》根据国际航道测量组织属下的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的2016年年报指出,中国2016年就海底地形命名呈交50份汉语命名申请,比2015年的申请大幅增加两倍多,其余近七成申请被拒,理由是"很可能演变为与沿岸国家的纠纷,令人严重担忧"。

  报道称,中国提出的50份海底命名申请中,有21件位于中国在南海提出主权主张的"九段线"内侧,并于去年8月提出,被指与7月海牙仲裁庭裁决的余波有关。不过,报道没有指出,委员会受理的中国申请,涉及的海底地形具体坐落何处。

  中国过去亦曾就接近日本专属经济区的海底地形命名,部分获得通过,邻近日本冲绳县宫古岛的"日潭海丘"、"月潭海脊"和"日升平顶山"便是一例。

  报道引述日本研究者指出,中国进行的海底调查和申请命名的地点,均非常接近日本专属经济区和申请延长大陆架海域的位置,让人感觉是刻意行为。一旦有关申请获得通过,中国日后可能把它用作否定日本大陆架主张的"补充材料";此外,中国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积极推进海底命名的目的在于在东海和南海造成既定事实,加深人们对"(中国)实效支配"的印象。

  不过,委员会受理日本的申请其实比中国多7份,达23份,占海底地名分委会受理的81份申请的28%。报道更引述日本政府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提交命名申请。

  专家预期,中日两国在东海等海上权益方面的对立将不断加深,围绕海底的争夺也将激化。

  国际的海洋权益争夺战始于1970年代,各国藉命名、立法及军事管控等手段实施所谓的"有效管辖",被称为"蓝色圈地运动"。至于海底调查和命名原则上是自由的,而且相关权利属于发现者,并须用于学术工作,故此理论上,海底地形的命名与国家无关,但实际上,新发现的海底地形命名可以提高命名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和宣传文化。中国近年提出要建立海洋强国,并于2011年首次提出海底命名申请。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