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網 > 中國瞭望 > 正文  

為啥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知乎這帖火了

www.creaders.net | 2017-01-29 15:35:03  知乎 | 0條評論 | 查看/發表評論

  來源:知乎,轉載已獲授權

  作者:寧南山

  為什麼中國在國際上不受待見?知乎上一個帖子火了!

  以下是該帖原文:

  這個題目應該改成,中國為什麼不受發達國家待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國家。過去100年,由歐美澳日組成的發達國家俱樂部迎來了為數不多的成員,其中人口在千萬以上的更是寥寥無幾。例如韓國,只有五千萬人,而且其產業主要衝擊的是日本,所以列強還能忍,中國的體量是韓國的20多倍,從歐美到日韓統統受到衝擊,發達國家會怎麼想?

  中國給發達國家帶來的衝擊主要是3點:

  一是中國產業的全面性,導致中國同許多發達國家有競爭。

  西方文明+日本文明總共十幾億人,就單個國家來看,其人口體量無法支撐全面工業。因此發達國家的工業體系是在多個發達國家之間分工的。

  就拿美國來說,造船工業只剩下軍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場競爭,遊輪買歐洲的,商船買亞洲的,也因為這樣導致美國軍艦造價奇高無比,造船廠沒有民用訂單,都靠軍隊養,美國軍費為啥這麼高,相當一部分就是這樣被用掉了。

  再比如德國,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芯片製造和封裝,液晶面板這些產業都比較弱。

  再比如日本,衛星導航,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通訊設備,無人機,互聯網這些產業普遍較弱,航天工業沒有全球航天測繪網,載人航天和空間站。

  再比如軍事工業,美國一家獨大,航空母艦,四代機,超高音速飛行器,無人機,洲際導彈,核潛艇,這些主戰武器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而中國呢,上面列舉的十幾個產業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除了這些高技術製造業,技術要求相對低端的玩具,服裝,家具,水泥,玻璃,紡織等等產業,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早就放棄了,而中國照樣通吃,而且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額。

  第二,中國工業不僅是個全能型選手,而且許多產業都能進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想象一下,有個人參加奧運會,從游泳,跳水,籃球,跑步,跳遠,足球,自行車,馬術,摔跤,拳擊等等所有項目都能進入前八名決賽,而且還能拿下不少金牌,銀牌,銅牌,第四名……那這個人該是多麼的牛!

  再比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中國憑藉着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同樣緊追美國。以雲計算為例,德意志銀行2016年5月公布的報告,世界三強是美國亞馬遜,微軟和中國阿里巴巴。

  比如液晶面板,論產值和利潤中國僅次於韓國,普通人印象中牛得不得了的日本液晶產業,現在只有JDI一家,份額不到全球10%,2016年還在裁員……

  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國,美國和韓國三家壟斷了世界市場,中國至少排在世界第三。2017年中國手機品牌世界份額預計合計超過50%

  再比如造船業,世界三強是中國日本韓國,中國份額排在第一。

  再比如家用電器,中國,韓國,歐洲占據了世界主要份額。再比如通訊設備產業,華為、中興蒸蒸日上;民用無人機方面,大疆在技術和產值利潤上都名列前茅。

  再比如服務器,2016年Q3全球出貨前五惠普,戴爾,聯想,華為,浪潮,都是中美企業,日本和德國都沒有。

  再比如海洋工程裝備,主要包括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場是被中國,韓國,新加坡三強把持,中國占全球份額35%,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全球鑽井平台超過80%是中國製造。海工裝備美國,歐洲,日本基本都沒有什麼份額,中國主要就是和韓國新加坡競爭。

  第三,在全產業鏈和發達國家競爭的情況下,中國工業還在高速增長,而發達國家增速放緩。

  中國和發達國家人均工業產值最高之一的日本對比,201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已經是日本的40%,保持6%的增速,中國人均工業產值追平日本並不遙遠。

  液晶面板排在中國進口主要工業品的第三位,而到現在包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產設備在內,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經逐步實現國產化,替代液晶面板技術的下一代OLED顯示技術,中國目前進度僅次於韓國。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進口排在中國進口工業產品的第二位,國產汽車自主品牌勢頭已經起來了,國內各大車企對汽車的投資也是天量,這個產業也在逐漸向上攀爬。

  集成電路也是我國產業鏈條上的最大缺口,這點我們還在起步階段,雖然芯片設計已經有海思,展訊,芯片製造有中芯國際,芯片封裝有長電科技等,集成電路產業也在以20%的速度發展,但是總的行業投資額並沒有超過發達國家,而且技術差距還很大,因此這一行業的競爭還將長期化。

  下面舉三個例子來說明,過去15年發達國家的產業是如何被中國擠壓的。

  舉例一:安防系統

  2000年以前,全球視頻監控安防領域,都是被美國霍尼韋爾,泰科,德國博世等少數歐美企業壟斷,是典型的高科技行業。我們80後小時候看到美國電影裡面,都會有視頻監控室的鏡頭,現場直播一覽無餘,當時覺得牛得一塌糊塗。

  2001年,中國成立了一家叫海康威視的企業,僅僅6年後的2007年,這家中國企業就進入了a&s評選的全球安防50強。那麼八年後的2015年,海康進步到什麼水平了?

  根據權威市場調研機構HIS 2016年7月發布的2015年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CCTV和視頻監控領域,海康威視2015年全球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16.3%增長至19.5%。排名全球第一。不要以為海康的市場只是在國內,在海外的增長更快: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6.2%增加到2015年的9%,海外業務增長高達50%。

  我們保持高增速,就意味着歐美企業的份額又被降低了!

  有的人,總是對中國製造極為苛刻,動輒就是中國製造都是低端,沒有核心技術,一提起美國日本就是高科技,質量好,掌握核心技術,高端。實際上,中國製造科技企業淨利潤達到甚至超過蘋果公司水平的公司也有很多!

  有的人,一提起中國製造,就條件反射地說中國公司技術不行,管理不行,質量也不行,既然都不行,那為何能在全球競爭中能夠步步緊逼歐美日企業搶奪其份額?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在很多行業,我國的確還落後發達國家,但同樣在很多的行業,我們在技術,管理和質量上一定有超過發達國家同行的地方,不然何以能在競爭中不斷勝利?

  舉例二:光伏產業

  中國光伏產業絕對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從中國企業大舉進入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光伏產業,到把國外主流生產商全部打垮破產,中國企業自身也遭遇多年全行業虧損,然而咬牙堅持,憑藉着不斷提升生產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全產業鏈降成本,最終實現全行業盈利。這中間故事的精彩完全和中國液晶產業奮起的故事有一拼。

  中國光伏產業的故事完全體現了中國產業人前赴後繼振興實業的精神,雖然中間大量的過度投資一度造成了全行業產能過剩和虧損,然而中國的有錢人拿錢投製造業,即使失敗了,也比炒房炒股要好上千萬倍。

  2005年,中國份額只有全球11%,光伏組件的EVA膜,光伏背板材料,光伏玻璃,硅片,硅料等基本全都依賴進口,中國只擁有電池片製造和組件生產技術。

  光伏組件的原料是高純度的多晶硅料,需要99.999%以上的純度,2005年中國還不掌握硅料提純技術,2005年中國多晶硅產量只有約80噸,僅占當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耗硅量2.87萬噸的0.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所需的多晶硅近乎100%需要通過進口解決,以德國wacker,美國MEMC,REC,日本三菱等多晶硅料企業憑藉着高純度硅料製造技術賺取了大量利潤。

  2005年,全球多晶硅硅料價格僅僅30美元一公斤,而到了2008年,隨着中國企業大規模進入光伏產業,多晶硅硅料價格竟然沖高到了超過400美金一公斤,由於中國組件生產商集中在下游環節,外國供應商賺取了大量利潤。

  中國公司當然不會甘心被人卡脖子,突破太陽能級高純度硅料生產工藝後,也開始大舉進入多晶硅製造環節,到了2015年,中國高純度多晶硅產量16.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34萬噸的48.5%。全球多晶硅硅料價格,也從2008年的超過400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00元,2012年下降到50美元,2015年下降到20美元一公斤。

  我國現在每年仍然會進口部分硅料,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進口價格低,外國供應商在工藝上領先導致生產成本總體仍比中國廠家略低,因此可以低價供應中國市場,由於中國天量產能的存在,外國多晶硅廠家已經無法隨意提價,一旦提價就會激活更多的中國產能。

  不僅是硅料,中國公司還突破了用硅料製造硅錠,把硅錠切割成硅片的生產工藝,下游的三個環節,硅片,電池片,組件,到了2015年,

  中國硅片產量48GW,占全球總產量60.3GW的79.6%;

  中國電池片產量41GW,占全球總產量65.5GW的62.6%;

  中國光伏組件,也就是太陽能面板產量達到45.8GW,占全球總產量60.2GW的76.1%。

  上述包括硅料在內的四個製造端主要生產環節產量均連續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環節產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於中國。

  光伏產業的全球龍頭是德國,一直到2008年,其全球市場份額還是世界第一,在中國企業的競爭下,德國光伏產業幾乎全行業衰退。

  不只是德國,日本光伏組件本來是被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據的,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還占據了日本90%的光伏市場。

  而到了2014年,日本已經是中國光伏組件最大的出口市場。日本本土的京瓷,夏普,三菱等光伏廠家,不僅無力在海外市場和中國競爭,連本土市場也被蠶食。

  舉例三:空調

  2004年,中國空調的龍頭企業格力電器實現銷售收入138.32億元,比上年增長37.74%,實現淨利潤4.20億元,比上年增長22.74%,淨利潤率為3%

  而到2015年,格力營收977.45億元;淨利潤為125.32億元。淨利潤率高達13%。10年間收入增長了7倍,利潤增長了30倍,淨利潤率提高了4倍。

  格力家用空調全球市場占有率也增長到了2015年的23.1%,躍居世界第一,同時期美的,海爾空調的全球份額也在增加,那麼誰的份額被搶走了?歐洲,美國,日本的家電企業。

  中國空調產業曾經產值和利潤都遠遠不如日本,而現在產值和利潤都大大超過了日本。

  中國還在進一步擴大世界市場份額,以2016年上半年為例,格力空調出口增幅高達17億美元,增長24.5%。如果算上格力在巴西等海外工廠的銷售額,格力來自海外的銷售額更高。世界空調生產企業主要就是中國韓國日本,格力出口的增長就是在擠壓日本韓國的份額。

  中國不受待見,當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奮起擠占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利益空間,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個問題,中國的發展不能同世界成為簡單的零和遊戲,必須共贏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也要認識到,到目前為止,中國產業的許多進步屬於跟隨型,領導型成就比較缺乏。

  我們發展的目標是要成為領導型國家,能夠在無人區開闢出新的產業,自己受益的同時也讓全世界雨露均沾。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提高科技實力!我們,準備好了嗎?

   0


熱門專題
1
中美冷戰
6
AI
11
苗華被抓
2
川普
7
中共兩會
12
美國大選
3
俄烏戰爭
8
大S
13
以哈戰爭
4
萬維專欄
9
洛杉磯大火
14
巴黎奧運
5
何衛東
10
敘利亞
15
三中全會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