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两会被指平淡 北京进入政治静默期?

www.creaders.net | 2017-03-15 17:05:47  多维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北京时间3月15日上午,中国“全国两会”的结束音依然是落在了政府总理李克强的记者会上。而在共产党的年度立法会议程序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宣布“会议闭幕”,就已经完成了所有会议程序了。

李克强的记者会持续了2小时17分钟,这么长时间的记者会在美国政坛是不可想象。记者会所涉及的近20个主要话题并没有“跳脱”出舆论之前的预设,这与上一届温家宝政府在年度“全国两会”时总理记者会情形有很大的不同——李克强的记者会和今年中国“全国两会”一样,被舆论普遍认为“平淡是主调”。

北京观察人士指,共产党中国似乎把十九大作为重要关键期,藉此进入最高领导人提出的“两个百年”政治设想的“快车道”,而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十九大前的全国性年度会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媒体面前表现出“平淡的主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与习近平主席主政后的一系列政治动作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十九大前中国政治环境的“低调”状况可能要直保持下去。

“政治正确”的自律

舆论普遍认为,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全国两会”渐渐变成了一个“政治秀场”,然而,代表、委员“敢言”的状态真正发生了改变是在2013年。

从2013年到今年,中国“全国两会”的基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平淡之后依然重复着平淡,4年来并没有大的波澜出现。

2012年3月,当年两会结束后的总理记者会上,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谈及了王立军事件及薄熙来——中共的政治风向的转变,终于毫无遮掩地呈现在媒体面前。


后薄熙来时代的两会趋于平淡(图源:Reuters/VCG

转年,2013年的中国“全国两会”结束后,舆论普遍评价称,“中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平淡状态。”代表、委员在媒体面前表现的异乎寻常地“谨慎、小心”,就连有着“红色公主”之称的前中国政府总理李鹏的女儿李小琳也突然间一改张扬的性格变得极其“内敛”。

分析人士称,薄熙来事件的出现与习近平主政后的共产党内部整肃运动促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自觉地用“政治正确来规定自己的言行”,中国人已经习惯于捕捉政治环境的微妙变化,习惯于用“自律”迎合共产党领袖提出的政治要求。

不过,历史却并没有真正远去。

十九大前的静默期?

从朱镕基政府到温家宝政府,中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会”才是公众认知里的两会年度收尾“大戏”——这几乎成了那些年的中国政治惯例。

1998年,朱镕基首次组阁亮相两会记者会后,用极具政治激情的语言开始了两届任期内的每年例行两会总理记者会。

此后,继任者温家宝则被舆论评价为“善打温情牌”,“具有表演天分的中国政治家”。在温任期的每年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温家宝声情并茂的表现不断地被媒体放大,温对中国古汉语中的诗词引用被舆论认为是“标志性”的语言风格。

上述两任中国总理的这些表现,对李克强来说是强烈的对比——李克强在语言上的平实风格并不能带来“超越前任总理”的可能性,这恐怕也是李组阁后在每年两会总理记者会上的一贯风格,也是舆论认为“中国全国两会变得平淡”的重要原因。


十九大前的“政治静默期”仍旧延续(图源:新华社)

对中国2017年“全国两会”,舆论虽然持续感受到“平淡”,但并不能给出“有意义的建议”,中国政治生态的微妙变化毫无规律可循,同时也让外界无从给出规律性的、趋势性的预判。

有观点人士认为,中共十九大前是中国政治舆论场的“静默期”,2017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也不可能打破这个“静默期”,中共人事事务没有最终敲定前,任何言论都有可能触及政治“雷区”,这或许是代表、委员不敢言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

资深北京政治观察人士认为,按照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少说多做”的个性, 即便是十九大结束后的2018年中国“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还是会顺延“平淡”的基调,以求“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谨慎地避及触碰政治红线,这是未来5-6年内都不可能改变状态。

中国年度全国两会的基调,一直是中共政治的表征,这既符合中共独特的政治生态,也契合中国社会依附于 “中共领导”的真实状态。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