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打败陈道明的不是小鲜肉 而是资本

www.creaders.net | 2017-03-28 00:11:00  多维人文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陈道明和宋丹丹等老演员们在各种场合吐槽后辈,大众也纷纷点赞附和,仿佛跟着在小鲜肉背上踏一只脚,就能出尽这些年看烂片积累的恶气。一众“小鲜肉”演员受到前后夹击,被骂得挺惨。事情过去半个月了,但我们的小鲜肉戏照接、钱照赚,丝毫不受影响。

       点评也是一种娱乐。从前,人们骂港台电视剧“价值观腐朽”,骂古装剧“不按史实”,骂偶像剧“脑残不思进取”……再到后来,人们把矛头指向了特定的“工种”,比如导演:张纪中翻拍金庸的武侠小说就从未得到过好评,于正版的金庸剧也好不到哪去……最后,小鲜肉被摆上了桌面,任凭风吹雨打,其江湖地位却不见动摇。

       可见,影视剧的本质已经改变,从原先的艺术品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商品。而对待一件艺术品和一件商品,从创作逻辑上而言就大相径庭。

       一部分观众和老戏骨们一样,对变化懵然不知。人们总以为影视作品也是有审美可言的。一件艺术品需要对美学水准负责,它所追求的是精神价值。据说郭宝昌从开始写《大宅门》的剧本到片子播出,花了四十年,差不多一辈子都倾注在一部剧上,投入大得让人咋舌。然而,这部剧也不负重望地成为了经典。

       反观一件商品,它需要为商业利益负责,简单的说,要为投资人负责。商业的本质是要求生产者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高的价值。当一部连续剧、一部电影被要求必须赚钱时,其艺术价值只能排在商业价值的后面。

       时代变迁,期待和现实发生错位。观众很委屈:说好的“年度大戏”成了一盘快餐;演员很憋屈:钱都让小鲜肉赚了,自己追求艺术价值反而被讽假清高;制作方也无奈:我们拍片也不是为了赔钱啊!

      这是时代的错。

       各种热剧背后的资本,是驱动剧集商品化的动力。大量热钱涌入影视行业的后果,就是逐利心压倒一切。马克思说:“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更高的回报,不管合不合适,选角一律要用当红的“流量演员”也就成为业内铁律。

       逼着小鲜肉上桌的是市场,而变幻莫测的审查制度则让从业者如履薄冰、创作者难于发挥。投入大量心血和财力的作品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某个部门的一句话而报废,那么拍一些用小鲜肉撑门面的花哨影视,就成了投资人和制作方皆大欢喜的不二之选了。

       老戏骨骂错人了。小鲜肉的演技确实撑不了场面,但让他们成为硬通货的是观众和资本——什么样的品味造就什么样的市场。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不乏抱怨时代的人,但把责任都推给小鲜肉,有点像是江湖遗老,难免有自我标榜的嫌疑。而且,非要演技不济的小鲜肉们拾起老一代演员话剧式的职业素养,不现实还略显刻薄。

       一群买不起房子用不起名牌的年轻人,在告别了一天的劳累后,看个“脑残剧”解解乏已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了。在这个众生浮躁的年代,人人压力山大,养尊处优的老艺术家们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0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