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闭幕,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功成身退,退出中央领导层。过去5年,王岐山被视为党内反腐急先锋,除了配合总书记习近平从严治党"打虎拍蝇",更重要是推动"制度反腐"。近年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尝试以"唯才主义政体"(Meritocracy)审视中国政治模式,随着大陆版"超级廉政公署"国家监察委员会明年成立,理论上反贪工作可望更为全面,深化用人唯才唯德改革,然而中共能否透过制度反腐,有效自我监督,实现自我完善,仍是一大疑问,还须视乎法治建设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中共十九大焦点有二,一是"习近平思想"写入党章,另一则是高层人事变动。中共党大会有所谓"七上八下"不成文规定,68岁或以上者要退休,67岁或以下者可以再任5年。观乎中共新一届中央委员名单,66岁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局",可说是意料之外;至于意料之内的,是69岁的王岐山从反贪火线退下,不会续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纪委书记。
王岐山出任中纪委书记,大力反腐,立下不少汗马功劳,5年间逾百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当中包括周永康、令计划、徐才厚和郭伯雄等副国级以上的"大老虎"。经过5年整顿,虽然内地官场腐败现象远未根除,惟多少受到遏制,有所收敛。然而王岐山的贡献不止是"老虎苍蝇一起打",而是从"制度反腐"入手,希望形成制度化的自我监督。即将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正是最重要的制度改革。
内地反贪工作一直存在架牀叠屋问题,除了中纪委,还有隶属国家机关的监察部和审计署,以及检察院的反贪反渎职部门。中纪委是龙头,惟始终只是中共执行"家法"的部门,负责查处党内违纪行为,倘若党员有违法行为,需要交由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处理。中国政治模式强调党领导、党国融合,党纪可以严过国法,惟也不代表党与国之间全没分际。王岐山雷厉风行打贪,各方莫敢不从,可是中纪委属于治党系统,由它向政府机关发号施令,又或要求非党员民企老板协助调查,难免名不正言不顺。中纪委并非执法机关,却有权对涉嫌违纪者"双规"(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交代问题),限制人身自由,也惹来非议。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国家、省、巿、县各级成立监察委员会,与党的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将检察院的反贪反渎职部门并入其中,目的正是希望由中纪委牵头,集中统一领导反腐工作,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覆盖所有公职人员乃至上市公司高层,不再限于党员;至于制订国家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权限,以"留置"取代中纪委的"双规"措施,则是要推进依法治国,免招话柄。
国家监察委员会将与国务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并列,形成"一府一委两院"的权力新架构,是中国政治制度一次重大变革,不过在中共坚持一党专政下,反腐制度化建设是否真能做到自我净化,始终充满问号。随着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中纪委权力大增,会否出现权力过大的问题,令人关注。过去中纪委内部也曾爆出贪腐案,"监督者由谁来监督"这个永恒难题,对中共亦是一大考验。前年王岐山会见美国着名政治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时,也承认自我监督难如"自己给自己开刀"。
习近平上台后,要求实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一些西方学者尝试跳出西方本位主义,探讨中国治理模式长远是否可行、是否真的能够自我完善,例如有学者提出以"唯才主义政体"的视角,去讨论中国政治体制。简单而言,"唯才政体"就是"举贤任能",核心是建立一套以才德治绩为考核标准的提拔制度,确保政治领袖才德兼备。有学者认为,举贤任能属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既然中共尝试朝"唯才政体"方向走,就应该以此作为标准,去衡量中国政治发展,不应只以"民主对专制"的二元对立观,作为尺度准绳。
"唯才政体"的观点,惹来不少争议和回响。曾几何时,政治学者福山预言"历史终结",自由主义民主将定于一尊,惟近年亦开始调整观点。福山认为,现阶段无法判断中国官员提拔制度,有多大程度是基于才德而非"关系",需要更多实证了解,不过他认为,只靠党内自我监督,很难长治久安,关键仍要看中共高层能否贯彻法治,接受宪法约束。习近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能否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有人凌驾法律,将决定中国反腐制度化和政治体制自我完善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