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西方指望“捧杀”,偏偏中国不吃这套

www.creaders.net | 2017-11-22 12:09:31  观察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西方主流媒体吹起一阵“捧中”风,没多久,台媒就转载了一篇陆媒的文章《警惕!西方,可能在捧杀中国!》,原本眼快,看成“棒杀”,再看一次,咦?原来是“捧杀”。由于台湾甚少使用这个词儿,于是查了查典故。

  除了鲁迅在1934年写的《骂杀与捧杀》,辞典里特别指出其原始典故出于“风俗通”: 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驱驰不已,至于瘠死。亦即,别人夸你马好,你心中飘飘然,于是驱驰马儿狂奔,直到马累死。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五四运动”时,为了怕给保守政府惩戒北大的理由,而阻止学生参加运动,但挡不住学生们的爱国情绪,于是留下了一张字条辞职而去,上面写着“杀君马者道旁儿”。学生们将自由派的蔡元培视为精神领袖,但群起参与运动的结果,反让政府有借口摧毁这个精神象征。

  捧你,是为了杀你,或是反而造成了杀你的结果,风俗通这典故寓意颇深,确实贴切时下西方“捧中国”表象后的危险本质。

  现在的西方,犹如深陷家道中落危机的贵族,他们在许多客观事物上,逐一被中国追上或超越,连一向自豪的“民主、自由、人权”基本价值,都在动摇。而更令人难堪的是,西方最强的美国,选出了一个看起来是败家子的特朗普,对许多西方精英来说,这就好像拿着刀子在已显疲弱的西方身上猛戳,中国则成为了收割者。

  以没落贵族的心态看中国,中国就是暴发户,急欲取代旧霸权的新霸权,偏偏中国走的是迥异于西方霸权的路,这愈发使得深陷危机感的白人精英们,多用斜眼看中国“崛起”,而不是用正眼看中国“复兴”。

  因而,西方捧中国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在怨自己不争气,讥中国只是运气好下对了注,而不是认为中国真的具有什么优秀的特质。虽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西方还是有真心服气中国者,但这种人十分稀少,因为西方只是刚刚发觉自己可能在衰落的进程里,已经没了优越感的西方人本来就不多。这使得一切对中国的“捧”,都显得有点歪斜,有点“别有所图”,有点酸。

  暴发户是指贫者突然成了富者,中国不是暴发户,而是曾经的富贵人家,所以不是暴发户崛起,而是曾经失败的豪门重新振作。两种概念的不同在于,后者是有着宝贵失败经验的,而前者没有。

  看清这一点,西方精英才能明白“捧杀”中国没有想像中容易,而这很明显可以从“受捧却不敢领情”的中国舆论上看得出来。

  正因为以前挫败过,所以现在不敢飘飘然。

  正因为还自认有所不足,所以不敢飘飘然。

  反驳 v.s. 干涉

  对现在的中国人而言,无论是以前西方的贬或今日西方的捧,其共同之处,都在于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与曲解。有些西方精英以为现在中国财大气粗了,想以新的霸者姿态压制西方,新的游戏规则统治世界,其谬甚也。

  今天的中国,不过是想“反驳”而已,反驳西方长期对中国的曲见,反驳西方在思想与价值上的优越心态,因为我们一直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见解。

  西方将今天中国人的反驳,归结为他们早已视为落伍的民族主义,例如《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中国民族主义搅动澳洲学术自由》(Chinese Nationalism Jostles With Academic Freedom in Australia)。Jostle有推挤,冲撞,争夺之意,用在这里,我会翻译成“干涉”而不是“搅动”。

  事件起因是澳大利亚商学课的定期测验,其中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中国官员只是在不小心或喝醉酒时才说实话。此题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不满,也连带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注意,最终肇事的教授被校方停止了职权。

  话锋一转,这篇社论直指美国的大学也与澳大利亚一样,为了“生意”而不得不牺牲学术自由,“受辱式”地容忍民族意识强大的“富有中国留学生”。该文指出,大学校方的困扰是,要分辨中国学生到底是“对西方批判性的辩论缺乏经验”还是“受官方操控”?

  此文并一再强调,中国留学生高涨的民族情绪,以及官方在背后的支援,“给社会带来了挑战”,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深深的焦虑,焦虑中国影响力在国家安全上的隐忧。

  简言之,此文作者显然认为大学应该硬起来,捍卫学术自由,不要向“中国民族主义”低头。西方教育很注重辩论的自由性,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思想挑战”,他们显然以干涉学术自由解读之,并形成一种“民族主义 v.s.自由主义”的烟硝氛围。

  读完此文,我的疑问是:为何中国观点,被排除在学术自由之外?

  当西方大学教授提到台湾、西藏、中印边界或“中国的百年耻辱”这类敏感问题时,如果没有既定的西方利益思想与模式,中国留学生也不会这么反感。换言之,这不是民族主义的问题,而是100%的学术自由问题。如果西方学术容不下中国观点,何来学术自由?现下将反驳解读成干涉,用教授的工作权被威胁,来凸显学生“幼稚的民族主义”,并暗示中国官方的控制欲,那到底是谁在干涉自由?

  讲白点吧,辱华与否,不是加害者定义的,而是受害者定义的。受害者反抗力量大了,不代表加害者就不是加害者了。

  见微知著,由西方校园中的案例,可窥更广泛的现代“西方 v.s. 中国”现象,在我看来,就是西方人正在捍卫他们所谓的价值底线“独立与自由”,并有意让“中国威胁论”蔓延到西方社会的各角落。作为西方价值的干城,《纽约时报》一直都在做这件事。

  西方的对抗思维没有改变,表面是赞是捧,中国都不敢飘飘然。

  西方价值不是普世价值

  中国不是傻子,“似捧实贬”不会看不出来,特别是当美媒报导的主题有特朗普又有中国的时候,捧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修理特朗普。

  再举《纽约时报》的例子,那篇《世界正在发生巨变,特朗普却被中国玩弄》我就不说了,因为相关论点几乎成为了美媒的咒语,复诵个不停。另一篇名为“铁腕时代,谁来捍卫自由”的文章比较有趣,英文标题为“Trump in the Age of the Strongman”,即《强人政治时代里的特朗普》。

  众所皆知,西方人看中国政治,就是独裁体制,而往往这些“没落贵族”看待价值上的“非西方异端”,肯定就是以造神视之。政治强人,是西方民主概念里的敌人,而难堪的是,美国人选出了一个大部分精英认为“崇拜强人体制”的特朗普。

  《纽约时报》盘点所谓“强人当道”的国度,除了中国外,还有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菲律宾、匈牙利、俄罗斯,并庆幸美国的民主体制阻绝了特朗普想当强人的欲望。有点国际常识的人都能分辨,这些国家各有差异很大的国情与传统文化,摆在同一个篮子里吐口水,正是西方优越主义者最爱做的事。此文优美笔触下的亮点是:

  “我们也生活在又一个民主自我怀疑的时代。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低增长成了新常态。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打赢自己参与的战争,既为采取行动(伊拉克)而后悔,也为不作为(叙利亚)而后悔。我们生活在自己都鄙视的文化中,却找不到任何改善的方法。国会处于瘫痪状态。党派分崩离析。总统是个笨蛋。”

  该文特别端出信仰民主开放的罗斯福与里根,对比特朗普向往强人政治的野蛮,在这样的标准下,特朗普是绝不能赞扬他们所谓独裁国家领袖的……

  说着说着,作者仿佛回到冷战时代的同仇敌忾里,一股缅怀过往强盛时代的气味扑鼻而来。读着读着,批判重点直指“国家民主基金会”可能要被特朗普大幅删减预算,“国务院正积极考虑将推广民主从自己的使命宣言中抹去”。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强行输出自由民主的单位之一,就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部分精英之所以对特朗普深恶痛绝,就在于他卷收了民主阵营里的旗帜,抽了民主的银根,也抽了自由的根。

  就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对抗思维,以及将自己的价值强加于其他国家的行为,才会逼得中国提出反驳,不是吗?

  无独有偶,英国《金融时报》早已在特朗普走访波兰时,痛批他虚伪,撰稿者为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

  萨默斯批判美国现代教育太过忽视美国与西方成就,而崇尚多元文化主义。在他的眼里,西方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由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定义的,其中,真理基于实证观察,且可以通过实证观察来辨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础。可是,他批评,特朗普认为真理是有权势者的社会建构——所以特朗普谈西方文明,是很虚伪的。

  这位美国前财长,在2000年时支持“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使得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受任何监督,而间接造成了日后的金融海啸。再者,他陆续为高盛、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美林银行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发表多次演讲,收入约2700万美元。

  这样的角色,不正是美国有权势者活生生的样板吗?特朗普的说法真的有错吗?“萨默斯们”的社会建构,不正是形成特朗普世界观的真理吗?

  对于来自这样一个国度的吹捧,中国也不敢飘飘然。

  现在中国复兴的势头强猛,让西方既怕中国,又需要中国,矛盾之下,只好“表捧实贬”,贬杀不成,换成捧杀。西方怎么说,都用自己的规则做了几百年的名门大户,宰制他国,现在无论贬你捧你,就是不会爱你,所以中国不敢飘飘然,否则“杀君马者道旁儿”。

  除非哪一天,他们终于理解了,中国不是西方。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2 下跌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北京彻底露馅
3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4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5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