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雾霾而大举拆除燃煤供暖设施后,在北方地区引发了供暖混乱。中国政府推出了用供暖用核反应堆突破危机的计划。
11日,据中国网等媒体报道,中国核工业集团(CNNC:中核集团)上月28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宣布“正在研发能替代燃煤供暖的水槽式低温供暖核反应堆‘燕龙’。”不同于目前以电力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核反应堆,燕龙是只为供暖而建造的首个核反应堆。中核集团方面透露:“该反应堆可为200万平方米的面积、20万户家庭供暖,每年可替代32万吨煤炭,减少3200吨煤烟和粉尘的排放。”
中核集团3年前起就使用该核反应堆,为其下属研究所和公共机关供暖。中核集团透露,由此确认了在供暖稳定和安全性方面不存在问题。燕龙的优点在于所需的放射性物质仅为现有核电站的2%,可以原封不动地使用现有供暖管网。
美国CNBC报道说:“使用核电进行电气锅炉供暖,已经在海外普及,但在中国还是陌生的概念。”在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只有远离内陆煤炭产地的沿海地区集中了核电站,内陆地区一直使用煤炭进行发电和供暖的主要燃料。中国内陆缺乏冷却水,居民们非常担心核泄漏,因此没有建设核电站。
但北方28个城市强制推行了大举拆除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的行动后,今年冬天这些地区由于燃气供给不足,发生了供暖混乱,因此供暖用核反应堆再次受到了关注。
供气混乱严重打击了因雾霾而臭名远扬的中国北方地区,这里密布着煤炭产地和污染性工厂。当地的学校供暖中断,学生们只能离开冰冷的教室,来到有阳光照耀的操场上学习;大型医院的住院患者出现不能正常接收治疗的情况。普通家庭也被限制用气,居民在冰窟般的夜晚彻夜难眠。
发生这种事态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做好去煤炭政策的准备。中国政府根据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2013-2017年),指示地方政府全面改造小型燃煤锅炉。
如果想在中国内陆地区实现核电供暖,难题是说服中国北方的5-6亿人口认可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其经济可行性也尚未完全得到验证。有分析称,每建一个供暖用核反应堆,就需要经过环评等众多程序,因此即便马上开工建设,5年后才能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