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3月5日,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会长林奕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多种多样,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
列席今年中国两会的海外侨胞多为当地侨界的老侨领,也有少数充满想法与活力、勇于尝试的华裔新生代。伦敦华埠商会会长林奕权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今年来自英国的唯一列席代表。
强大的中国让海外华人更受尊重
林奕权在中国香港出生,十岁时去伦敦生活。尽管身在海外,但他对中国的变化有着直观的感受。
“以前我们在英国开餐馆,老外看我们是中国人就经常闹事,和店员打架。那时我们的店员都要学点功夫,晚上也不敢开到很晚。”林奕权说。但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海外对中国的了解也不断深入,“现在很少会遇到这种情况。”
以前海外华人也经常被当成是日本或韩国人,“但现在国外更了解中国,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这种现象也不太常见。”林奕权说。
受邀列席中国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林奕权非常兴奋。“以前很少有机会这么深入了解国情,而今年的两会是十九大后第一次,我要尽量学习。”他认为,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会议体现了国家对海外侨胞的开放态度,“海外侨胞可以根据自己在海外的经历,提出建议。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会认真考虑我们的提案,提炼出对中国经济社会有利的东西。”
同时,这也是来自不同国家和侨社的侨领建立联系的机会。“这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都是海外侨胞,但联系却很少。现在国家把我们聚在一起,每个小‘侨’连起来就成了大‘桥’。”林奕权说。
3月5日,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会长林奕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世界各地的侨领应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每一个小“侨”相连,变为一座大“桥”。(《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雪峰
摄)
海外侨胞做中华文化的使者
很多华一代海外列席代表关注经济议题,但华二代在关注点上有所不同。让林奕权很感兴趣的议题就集中在“海外侨胞如何传播中华文化”上。
这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20世纪70年代,林奕权的父亲——只有20岁的林道明离开香港新界到欧洲闯天下,1990年创立了以餐饮业为主营的皇朝集团。现在皇朝集团已跻身世界餐饮品牌尖端。2004年起林奕权开始逐步接管家族企业,和老一代不同,林奕权在思路上也有了不少变化,“在国外做中餐也是在推广中华文化。”
“来中餐馆,外国人可以了解中国的室内装修风格、吃饭方式、口味等方方面面,同时也会从中国店员身上看到中国人是否像过去很多影视作品塑造的那样没礼貌,从而得到对中国最初的直观印象。很多外国人没有来过中国,但都尝过中餐。”林奕权说。因此,皇朝集团旗下的餐厅也坚持做传统粤菜,室内风格很中国化,店员也身着中式服装。
同时,他也注意到,在海外粤菜很流行,“很多外国人觉得粤菜就是中餐,但我们中餐其实很丰富。尽管随着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人和中企走出去,更多的中餐菜系也开始走向国外,但还是很难推广。”林奕权说。他也希望国家以后支持更多的菜系走出去,以此为载体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受职业影响,林奕权此次作为海外列席代表,也将以饮食文化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为重点,他希望中国能充分支持更多的中国本土品牌进驻包括机场和火车站在内的交通枢纽。据他观察,中国的很多机场和火车站有不少外国餐饮品牌,但香港、台湾和很多国外机场却有很多本地品牌。“外国人来中国在走之前可能希望在最后一站品尝到当地的特色食物,并买到具有当地独有的商品带回去,就像我每次离开香港前,都在机场吃完一碗云吞面。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食品和工艺品都很多,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交通枢纽是海外游客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林奕权说。
深化华裔新生代与中国的联系
作为华二代,林奕权积极领导侨社,并始终保持与祖籍国的密切联系。“我在香港读到小学五年级去英国,又在中餐厅长大,很喜欢也比较了解中华文化。而且身在国外很难接触到,就更希望去学习。我也很喜欢回来,到处走走。”林奕权说。
但这样的例子在华二代中不太常见。和华一代不同,华二代多从事律师、医生、会计师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往往更能融入主流社会。“这确实提升了华人在当地的影响力,但华二、三代和侨社以及中国的联系也更少,很多人都不懂中文,因为不了解也很少回国。”林奕权说。
学习时尚品牌管理专业出身的林奕权当时接受家族企业并且在侨社里承担责任也不是出于主动选择,“这些工作都很累,但我爸爸和侨社的老前辈年纪都大了,也没有其他年轻人去帮他们,我不去,怎么办?”就这样他硬着头皮挑起大梁,但因为本身对中国有感情,他也不排斥,“虽然刚开始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几年以后,工作逐渐上手,林奕权也越来越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就这样做了十几年,“现在对这些工作充满着热情。”林奕权说。
领导伦敦华埠商会以来,他也尽己所能建立华裔新生代和侨社以及祖籍国的联系。“办活动时我经常拉我的那些华二代朋友出来,也让他们带自己的孩子参加活动,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对侨社和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联系。”目前商会活动很多,并且吸引了很多华裔新生代的关注,“很多华二、三代还是觉得中国功夫、舞狮、变脸很酷,这种表演可能会成为他们接触中华文化的第一步,然后也许可以慢慢深入,对中文的兴趣也会更大。”
同时,林奕权认为中国也可以更多地创新形式和平台来建立与年轻一代华人的联系,“可以多出口影视作品、音乐和其他艺术作品,像‘四海同春’这样的演出也可以多请年轻的表演者,他们更受华裔新生代的欢迎,也有利于向外国人展示一个在发展的中国。”
而华裔新生代多为高端人才,“中国也可以更多地吸引他们回国工作,为他们在国内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要知道培养出一个专业人才的成本是很高的。”林奕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