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是时候对海归和本土人才一视同仁了

www.creaders.net | 2018-03-11 22:03:03  东网 | 2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时代不同了,要像重视海归一样重视本土人才,要像激励海归一样激励本土人才。

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多名来自科学教育界的人大代表,都谈到了本土人才和海归不同等待遇的问题,呼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实现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一视同仁。

给予“海归”人才特殊的待遇和优惠条件,在过去是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回国的一种措施。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很大作用,吸引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端人才回国。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本土人才与海归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如果继续在观念和标准,客观上对本土人才构成一种不公平,也不利于人才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外教育和科研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量子科学、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一些领域,国内科研水平已经不比国外差;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应用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开始发挥引领作用。

可以说,在不少领域,本土培养的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科研和学术水平并不比很多海归差。对此,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固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冷落了占大多数的本土人才。

当下,在国内不少地方,“人才争夺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与之一脉相承的,就是在教育“上游”加大对人才的培养,而这首先就应加强培养本土人才。只有给予本土人才和海归同等待遇,才能更好地储蓄富足的人才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随着这些年人才“逆差”的缩小,过去到海外镀镀金就身价倍增的预期,已经越来越淡化了,海归和本土人才,越来越站在一样的起点上。不少海归人才也发现,在国内更能发挥自己所学,更容易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活生生的应用场景,参与到改变十几亿人生活变革中去。如何利用机遇红利吸引人才,同样值得探索。

在当今信息和人员高度流动的形势下,人才流动已经更多地变成市场驱动,这个时候,人才的产出效率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公平上。一句话,要像重视海归一样重视本土人才,要像激励海归一样激励本土人才。

   5


当前新闻共有2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2018年03月12日 09:32
中国在国外领馆实际经办人员能否按高层说的或者像媒体报道那样的去做:“欢迎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做些指导,帮助”,这似乎是也很难。长期钻在实验室的华人群,找不到中央明确公布的政策条文:“非国外罪犯,民运以及法轮功人士,申请签证都能迅速批准”?结果,申请签证批准的期限就凭经办签证人员高兴,有的去采用九十年代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拖几年几月再批或者仍然拖着不给你了”回国一星期作尖端创新技术介绍“的签证你也没法讲。你去找总领事说?就连普通的领事秘书电话也不对外。这种办事方式使得快近乎于同意回国帮忙的,中国最需要的人工智能高级创新专家群们不敢轻易离美,认为“去了他国我能办事有效吗?办事去说服无关项目的基层干部的同意,是否也要几个月至几年?太不了解工作环境了”。不是不愿帮助,而是没社会能力忙。
2018年03月11日 23:07
二胎政策不起效后,不是人才争夺战了,而是是个年轻人地方都抢了。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