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近年积极推动海上建设、扩张,包括在南海争议区域造岛、在东海大规模开采油田、藉"一带一路"将势力延伸至印度洋等,在这些海域的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利益倍增,但同时也面对更大压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结束后考察山东,其间提到"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前日视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自主研发海洋高端装备、推进海洋军民融合等情况。习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习近平随后乘火车到威海,再乘船往清朝北洋舰队成军地及曾被日、英军队占领多年的刘公岛,参观北洋海军炮台遗址、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他说:"我一直想来这里,来感受一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资料显示,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名列世界第6位。央视网报道,习近平的"蓝色信念"由来已久。早在1990年代初主政福建福州时,习就率先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海上福州"战略。2002年至2007年担任浙江省长、省委书记期间,习13次到舟山,并调研18个沿海县、市、区,其后主持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拉开浙江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序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但报告是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作。习近平十八大后接任领导人,继续力推这一概念,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包括"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等表述,"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更写入去年的十九大报告。
专家促主导重塑海洋秩序
《解放日报》前日刊载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主任金永明文章称,在世界局势大变动大调整的情形下,中国应当在引领世界海洋秩序重塑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包括有序解决南海及东海问题。
另据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将加速陆海统筹,实现"陆地观"向"海洋观"转变,加强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山东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在海洋相关信息数据、新兴产业等方面实现突破。上海浦东新区、江苏南通市及浙江宁波市和舟山市近日签署协议,就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园区战略展开合作。浙江和广东均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深圳则喊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口号,正编制的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最大特点就是陆海统筹。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震惊 传习直接下令… |
2 | 天降横财,他们替代中国接住美国订单 |
3 | 官媒一度沉默,胡温在下一盘大棋? |
4 | 终极对决!解雇鲍威尔,川普提交紧急请愿书 |
5 |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