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7月6日零时,中美贸易战美国打响第一枪,对中国对美出口价值340亿美元,广泛涉及中国制造2025的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而此前,吉利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在一次演讲中针对美国对华发难,中美激烈对抗指出“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中美关系是否将迎来“最黑暗”的时刻?中国在外交层面上是否对美国存在战略误判?面对动荡的股市和汇市,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能否真正实现中国金融维稳?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确立后,中国外交接下来将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政府相关官员,请他们做出解读。
对美外交,中国不存在误判
“中美贸易战打响或不可避免,中美关系将进入到空前紧张时期,这在中国外交系统内部早有共识。”一位在中国外交系统工作的官员对记者表示,中国外交系统内部对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进行过经常性研判,并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智库共同分析美国的战略意图。因此,中国外交并不存在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存在战略误判的问题。
该官员介绍,中国外交系统内部很多观点认为,今天中美关系走向激烈碰撞的本质原因在于中美两国最高层战略的冲突。他说,美方的战略姑且不论,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内外政策方方面面都显示了中国希望提升所处国际地位,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思路,而中国在实践中的很多做法其本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美国制定的国际地区经济和安全格局,这也招致美国对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经常性外交指责。
“中国外交作为中国国家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服务于中央的整体大政方针。”该官员指,外交系统内部对于这种“有所作为”进而吸引国际聚光灯的外交思路不乏存在担忧,也就是中国社会上对“是否应放弃韬光养晦”的争论。不少中国外交官员私下认为,中国目前的综合国力无力让其与美国展开一场平起平坐的较量,中国依然需要在国际上内敛锋芒。
既然很多迹象表明中国目前仍未到与美国争锋的时机,那中国近年来又为何在国际上屡屡做出抢眼表现?针对记者提问,这位官员表示,由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建立起了稳固的权力,中共官场风气出现了一些问题。习近平提出的“宽广的太平洋可以容纳中美两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外交思路被中共一些官员和一部分中共党媒所曲解。
“习近平从没有放弃韬光养晦政策,他十分明白中美之间的差距,他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太平洋容纳中美论和一带一路倡议,前者是希望美国明白中国无疑威胁美国在亚太的地位,而后者更多着眼于解决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为中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但在具体操作中,中国政府内部相当一部分官员以及一些中共党媒曲解了中央的战略意图。”这位官员表示,中共高层和中国外交系统对美国这一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然而部分官员和媒体认为“太平洋容纳论”是中国高层发出的与美国平起平坐,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信号,而一带一路倡议更让一些缺乏专业性的中共党媒媒体燃起了中国仿效美国开始圈定自身势力范围的自我幻想,并把一些现象如中国海军进入亚丁湾护航,中国租借吉布提土地设置海外补给基地,中国租借斯里兰卡港口等作为支撑中国扩张理论的一举,在中国国内大肆进行狂热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报道,这也冲昏了不少官员和民众的头脑。
“这种来自中国内部的狂热思维也很快被西方所利用,并在国际舆论场上大肆渲染和炒作,让中国国际形象损失惨重。”该官员认为,
可以说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追究中国内部问题,曲解中央意图做出不当判断发出不当指令的官员和大肆渲染民族民粹主义情绪的一些媒体应负首要责任。近来《人民日报》狠批浮夸文风就是对这样一种曲解的纠正。
“目前,中美关系因贸易战出现紧张的趋势不可避免。”这位外交官指,即使如此,中国外交系统内部总的方针仍将保持对美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姿态,在对美斗争的同时,通过多种管道和渠道,寻找缓和与美国局势的突破口,实现一定程度的双边和解,尽量减少贸易战对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服务中国国家战略,为中国民众争取利益。
针对记者提问的中美关系是否会迎来最黑暗的时期,贸易战大背景下中美关系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这位官员表达了乐观,他说,中美关系当前面临一些困难,但就算美国打响贸易战第一枪,中国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结合化解这一轮中美冲突带来的风险的努力仍将继续,不到最后一刻,中国首先不会任由事态发展到“鱼死网破”。目前中国外交系统对特朗普政府今后的外交动作的研判仍在进行,相信中美两国的政治家的智慧会让两国度过这一轮对抗性危机。
肺腑之语 吉大学者点醒中国
针对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近期的“家国情怀浓浓的演讲”,有中国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不是已经到了新的危险时刻,目前还不好说,但就中国政府内部而言,他认为目前对自身出现的“浮夸拍马”之风仍未展现出足够的重视与反思,也没有看到中共各级党组织和中国各级政府出现一些积极地措施修正目前的“左”路线。
“当然,自人民日报提出文风浮夸之后,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反应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在中美贸易战,甚至说中美更大博弈序曲奏响的当下,中国延续当前的政治氛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该官员认为,吉林大学学者的言论反应出中国学界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巨大问题,即在习近平这位拥有前所未有权力的中共领导人出现的时代,各地如何避免重蹈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崇拜带来的恶果。
这位官员强调,树立习近平核心领导地位是中共在反思九龙治水和针对中国目前历史发展阶段做出的决断,而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目前中国各地出现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官风、政风和社会之风,绝非中共高层所希望看到的。
“吉林大学学者李晓的讲话之所以引起社会如此巨大的反响,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对目前不正之风影响中国发展愤慨的共鸣。”该官员认为,中国的真正敌人并不是美国,而是来自于中国内部,如果说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时刻,那么制造这一危险的绝非特朗普,而是中共和中国政府内部制造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却又实实在在存在,歪曲扭曲人心的不正之风的人,这些人才是中共和中国真正的敌人。
“庆幸的是,我们的学界和民间对此早有认识。”这位官员说,他相信这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将中国目前官方和民间存在的不正之风消灭。
金融波动 需重视无需恐慌
针对中美贸易战打响,中国近期出现了股市和汇市的激烈波动,中国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有何作为,是否能够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的记者提问,一位有着中国政府经济部门供职经历的官员表示,中国金融治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中国有能力防范、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位官员介绍说,当前,中美贸易战打响,未来发展趋势仍不明朗,市场出现波动属于正常范畴。中国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在内部会议中多次强调,“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金融发展向好的基本面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各级各地方也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他强调,目前,中国政府在解决中国金融高杠杆、高债务等诸多问题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政府与市场主体间也形成了一定默契。而中国经济现阶段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市场主体韧性强,国内巨大规模市场的回旋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中国政府内部也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重点紧盯的是各级各地党委和政府能否将各项工作都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
而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今后的影响,这位官员表示,现在提及中美贸易战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依然为时尚早,即使美国打响了第一枪,中国接下来的应对将十分关键,中国政府依然在就应对美国贸易战的相应策略进行研究和评估。他认为中国最终目标将是化解中美贸易战,实现中美双边达成新的妥协。他预测,针对美国目前的征税举动,中国将会在出台的具体措施上依然持谨慎态度,避免中美贸易战升级。
习近平外交思想 官民需要“求甚解”
在提及近期中共将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中国外交指导思想一事,熟悉中国外事工作的一位官员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中共在进入新时期后,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外交工作思想的一次梳理总结和升级。
他认为,对于习近平外交思想,国内有杂音认为这是习近平本人在增强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核心地位的政治性举动,但这么看是不客观也是不准确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绝不是习近平一个人的智慧,而是中共高层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外事工作的全面总结,并结合了当前实际,对中国外事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发现的新问题给与解答的非常及时的“教科书”式的外交读本。
“中国的官员和民间需要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做出更深刻的研究。”这位官员认为,从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确立的“一个主线,两个大局”(编者注: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可以看出中国今后的外交依然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他认为,提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的表述依然是具有强烈的“内敛前提”,并非外界,尤其西方解读的“扩张性”。
这位官员表示,此前颇具争议的中国外交放弃韬光养晦,其实是来自中国内部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凸显了中国官民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韬光养晦并不等同于中国在任何国际场合下的缺席缺位,相反中国以今天的经济体量如果继续缺席缺位国际重要的外事活动将会引来国际上更多的批评。但中国并未如某些西方政客所愿认定自己是“发达国家”,中国依然将自身划归发展中国家行列,保持了一贯的低调,并强调中国将尽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国际义务,这些做法都是中国韬光养晦政策的具体体现。这更是中国适应当下自身发展情况和国际客观局势所调整的“与时俱进”的韬光养晦政策。
他认为,中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继续保持韬光养晦的内外政策的内敛型,但具体做法还是要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