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爆发贸易战以后,整个中国社会仿佛都陷入了一个低气压状态,这与之前中国社会普遍处于一个较为乐观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贸易战之前,尽管中国社会也认为国家存现不少问题,例如楼市问题,但由于中共自身反腐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改变以及各项经济数据也颇为理想,社会对于国家整体状况依然信心满满也相对乐观。但在贸易战爆发后,中国社会仿佛遭遇了“醍醐灌顶”的深刻教育,不仅一夕之间变的“清醒”了,随之而来的是信心也仿佛一点点的流失了。
随着最近中国经济的各项数据陆续出台和已有问题恶化的交杂,更是让这种气氛开始向不安甚至恐慌的方向转变。
楼市虚火依旧旺盛、严重压缩居民消费,P2P大量倒闭、民间纠纷骤增,股市长期走熊、企业融资愈难,债市违约潮频发、信用风险空前加剧等。中国强调要为企业减税降负,但是企业的感受却不同,特别是当政府开始实施税务局征收社保费之后,企业的负担进一步加剧。有些舆论强调,中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将因为成本大幅增加而出现倒闭潮,随之而来的则是失业潮的出现。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陷入衰退。
此外,社会民生问题也日渐突出。退伍军人事件一度引起政治波澜,各地房租和物价普涨导致百姓生活成本加大,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逾2.4亿,社保陷入枯竭危机。不久之前,北京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而长生疫苗更是引起全中国社会的极大愤慨。
中美贸易战当然不是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但贸易战让“日益清醒”的中国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问题,开始了解中国问题的严重性。随着了解的深入,悲观主义有抬头的迹象,而且蔓延速度十分快速,社会影响也十分惊人。
悲观主义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但恐慌过后,还是要理性的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变化。如果综合分析这些困境的性质,会发现除了经济发展规律固有的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在于政府“纠错”所致。换句话说,当前中国的经济动荡和社会问题是政府对过去政策“错误”的改正的一个结果。
2003年,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卸任之际,曾经在最后一次的全体会议中强调,“我搞了50多年的经济工作,我能深刻体会到我国的这种”综合征“,日子稍微刚好过一点,就搞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而朱镕基的这一番话,无不点出了后来中国政府工作中的一些核心问题。
朱镕基当时强调“我讲过房地产的过热,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15年过去了,房市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朱镕基的话得到了验证。
中国大量P2P的倒闭和债市违约也是如此。尽管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中国社会却没有深刻反思这场金融危机的意义,反而开始重蹈美经济危机的老路。虚拟经济开始大行其道,迅猛扩张。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并没有制定健全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在政策执行上保持严格和全面的执行。这最终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实体经济遭遇困境,经济严重泡沫化埋下了祸根。而实体经济的相对衰落,对后续的社会就业、人口流动、大城市病、社保问题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以此类推,沸沸扬扬的北京市政府所谓“驱赶”低端人口,长生疫苗事件、退伍军人事件、最低比例缴税等现象,其共同点几乎都与政府最初的政策不完备以及后来的执行无力有关。正是政府在源头出现了过度的“宽松”,为后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很多无规无法可依、甚至违违法的现象埋下了隐患,并最终导致了目前一系列恶果的产生。
在引进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本来”就应该考虑他们的居住、保障、儿女教育等问题,在制定企业缴税政策时“本来”就应该考虑到企业成本和它们的应对。在推动疫苗产业时,“本来”就更应该注重严控的执行。在发展虚拟经济时“本来”就应该考虑到实体经济衰落对包括退伍军人在内的社会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但这么多“本来”该做的事情,政府都做的不够充足甚至完全缺失。日积月累,终于在互相影响下集中爆发。因此,当中国政府开始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对过去政策和作为的一种“纠错”。现在的中国社会感受到的疼痛与其说是经济发展进入了震荡期,倒不如说是整个社会处于“纠错”或“治疗”的震荡期。既然是纠错和治疗,就意味着要把很多错误进行改正,意味着中国会遭遇“良药苦口”甚至遭遇手术的痛楚。
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告别了粗放型模式,这种变化是巨大的。从经济内在规律来说,都需要中国更严格、全面、和细致的政策进行辅助。而严格全面细致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错误进行纠正。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回归健康发展的一种必要秩序。
中国不能够让“浮夸的作风、盲目的自满,莫名其妙的折腾、无知的决策”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困境再继续下去。在“纠错”导致的巨变面前,中国社会出现猜疑,不安,没有信心,甚至慌乱,都属正常。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早已让中国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其它国家的道路,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在发展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既有自身短板的原因,也是任何事物成长的必然经历。
习近平强调要依法治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不良因素也在不断积累。一些“发展”是在很多“不依法治国”和“执法不严”的情形下出现的。同时习近平也指出改革剩下的都是一些“硬骨头”,解决这些硬骨头,需要大气力来解决。这已经证明了中国面临的困难是十分艰巨的。“纠错”需要中国政府全面提升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水平,“纠错”对中国这个巨量的经济体来说,影响面极其深远的,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但更是必须突破的过程。纠错的代价的确很大,但这是必须的付出。
中国社会发生某种范围和某种程度的震荡是在所难免的,尤其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突如而来,更是让这样的巨变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过惯了“风平浪静”日子的中国社会来说,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过无数次的问题和困难,经历了多次的社会剧变。在改革的动荡和社会的前进中,每一次剧变都成就了中国的一次蜕变。困难最终都成为了中国不断前进发展的驱动力。
此刻,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和纠错的阵痛期,但面对这一切中国社会可以一时不安甚至恐慌,但中国不能丢失信心,这不是自我催眠,而是正确认知自我后的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