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对下一步中国经济政策作出部署,从表述上看,此次中共政治局会议与3个月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有明显不同,释放信号的意图强烈。
承认“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经营困难多”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9月份的50.8下滑至50.2。
尽管数据仍然处于50荣枯线上方(PMI高于50表示经济扩张,低于50则表明经济萎缩。),但下滑势头明显,10月PMI指数创下2016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增速将至6.5%,创逾九年新低。两项数据也印证了中共政治局会议上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首次提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从严厉的措辞中可以看出,中共高层已经明确意识到经济形势的严峻,同时承认“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并表态“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其中包括“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宏观层面来看,再次降准的可能性增加。中国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 “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对路透社表示,在组合工具的作用下,相信市场的悲观情绪慢慢会好,货币政策还是要体现稳健性,精准性。降准的效果已经显现,但何时再次降准还需要观察政策传导效果。
这也与中共政治局会议上强调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吻合。
2018年以来,有关“国进民退”和“私营经济退出历史舞台”的论调不断,从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表态定调和此次会议表述来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对于中国央行而言,简单的货币宽松无法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分析认为,央行2018年以来已经4次降准,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信用派生和传导机制不畅。从货币需求来看,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投资扩张受到降负债政策的约束。
如何理顺货币投放传导机制,使央行放的“水”真正流到中小民营企业的“田”,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注“资本市场改革” 财政部放手印花税
中共政治局会议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资本市场。会议指出,“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2018年中国股市受到国际股市影响表现疲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幅度近20%,股权质押风险凸显,股市融资功能削弱,引发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举措。从中共政治局会议内容来看,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救市”制度出台。
会议刚刚结束,11月1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将印花税的调节的职能转给中国国务院,由国务院根据情况来进行调整。对于证券印花税目前仍然保持千分之一的税率,维持单边征收,也就是由证券出让方征收。但是未来不排除在市场出现非理性杀跌的时候,国务院作为一揽子的救市计划进行调整。
只字未提“房地产”
值得注意的是,与7月31日中共政治局会议表态“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相比,此次会议对于房地产问题只字未提。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本次会议没有提房地产方面的政策。而上一次会议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管控力度是比较大的,所以信号意义很强。第一,中央肯定了这一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至少房价继续过快上涨的态势已经减少了;第二、当前房地产政策维持不变,没有加码的迹象,但也没有做出放松的表态。”
虽然中共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问题,但在10月29日公布的“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里,多次提到楼市调控,但没有提及“遏制房价上涨”,只是提到了“遏制投机炒房”。此外,中国住建部还提到了“促进供求平衡”。
严跃进认为,从后续市场预期看,近期关于中国各大银行信贷政策,类似利率已到顶部的说法增多,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可能在积极增加住房供应、有效增加房贷发放规模、适当给予刚需优惠等方面有动作,这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进一步有助于2018年年末市场交易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