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们得出结论,清洁空气可能具有危险性。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与温室气体排放作斗争,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破坏了保护地球所有生物免受太阳辐射影响的臭氧层。但现在人们弄清楚,过多的臭氧对人类来说可能同样危险。
在中国各大城市中,雾霾问题尤其尖锐。街道经常被"烟雾"覆盖,能见度不超过几十米。人们带着头盔走在大街上。许多家庭都购置由空气净化器和空气中PM 2.5颗粒物含量指示仪。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官方空气质量数据报道,1月份中国北方39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水平同比上升16%。在一些空气不佳的地区,空气中的PM 2.5颗粒物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米114微克。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空气中的PM 2.5颗粒物含量不应该超过每立方米10微克。
中国在最高层面上关注雾霾问题。国家关闭了一些污染空气的老旧工厂,火电站数量在减少,国家在逐渐转向天然气发电和清洁能源。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国居民更经常地看到蓝天。
但中国昆山杜克大学学者们的研究却表明,空气在蓝天日看上去是清新的,但在地球表面上却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对流层臭氧。生态学家极其害怕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同温层臭氧减少。与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的同温层臭氧不同的是,对流层臭氧却相反,它对人体是有害的。在对流层臭氧的影响下,人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恶化。这个问题在亚洲地区尤其尖锐,因为亚洲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很高,当局积极为清洁天空而努力。按照杜克昆山大学学者们的计算,2016年与臭氧影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四分之三的死亡案例都发生在亚洲。中国与臭氧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死亡案例为31.6万人,但在世界其它地区统共只发生26.4万此类死亡案例。
这是否意味着保护环境的立场可能发生变化?中国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采访时说,不能一味称臭氧是有害的,就像毒药一样,它可能是有害的,但在某种条件下也可能是有益的。专家说,生态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现代世界的现实条件下优化人类的生活质量。
那中元说:"一方面,地球如果没有臭氧保护,那么地球上就不可能有生物,没有任何生物能经得起没有臭氧层保护的太阳辐射。甚至一些疾病都要在高浓度氧的条件下进行治疗,比如高压氧舱疗法,身体处于充滿氧高于常压的舱中进行有效医治疗。另一方面,过度氧化也会对生命体造成不利影响,臭氧污染会损害呼吸系统,减弱肺功能。生命的核心是能量获取,而能量获取的高低及有效性的关键是氧化还原的条件。臭氧是自然进化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条件,不能简单地认为臭氧一定有害,要看臭氧的浓度如何,是否在生命体可承受范围之内。臭氧浓度如果在生命体可适应范围之内对于激活生命体应激表达具有重要意义。臭氧本身就是代谢过程中空气中的氧和生命体中的氧结合不正常的产物。对臭氧污染的防控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控制环境条件,尽量恢复自然条件,比如说更多、更强的光合作用效率,加强氧、氢在大气中的空气自净化效率和速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光合速率,就是提高空气的自净能力。二是需要生命体自身提高应激效应能力。至于谈到控制臭氧污染的"人为源"汽车、工厂等污染源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当代社会,谁也不能说自己不出门、不坐车、不坐轮船、不乘飞机、住山洞,回到原始时代。以上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类就是要逐步在相对好的环境条件下生活,谁也无法阻挡科技文明的发展。关键是我们怎么才能用更高级的科技手段、科学理念、科学方法途径控制、消灭这些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科技负效应,并且积极努力成为有效行动。"
实际上,昆山杜克大学的研究者们绝对没有因臭氧问题而呼吁放弃与雾霾作斗争。他们解释说,对流层臭氧是因为光化反应而形成的,而进入光化反应的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氧化碳。这些物质也被称为臭氧的前体,它会因空气排放量增加而出现。因此,学者们指出,当局和生态学家们可以关注与这些物质的排放作斗争,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减少空气中的PM 2.5颗粒物含量上。如果说在各个方面都减少排放,那么这将对生态产生正面影响。学者们得出结论,如果只强调减少雾霾,那么世界将出现新问题,而后来与这些问题做斗争的难度一点都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