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一项最新调查澄清了针对中国投资者的成见:根据周一公布的调查报告,在海外进行收购的中国企业并非因得到国家资本助力从而出高价打败竞拍对手。相反地,中国投资者给出的并购价格,反而低于其它投资商对于同等类别公司给出的收购价。
Ifo的研究人员对2002年到2018年之间在92个国家进行的超过7万桩跨国企业收购案进行了调查。其中1900个案例中,收购方来自中国,而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企业的案例有171个。
Ifo这项研究发现的这一规律,即中国投资者喜欢收购价格相对"低廉"的企业,正好反驳了之前广为传播的一项论点,即中国企业是拿着国家的补贴去出高价,排挤其它的投资者。"显然,中国投资者在收购的时候更加重视企业规模,而不是盈利,这样就可以避开和其它竞拍者之间的竞争",该研究所所长菲斯特(Clemens Fuest)表示。
根据菲斯特分析,中国投资者之所以偏好负债较高、盈利较差的企业,可能是出于长期投资的考虑,或者是为了从中国的国有银行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他补充道:"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将政府的战略经济政策付诸实施,尤其是'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依循古代丝绸之路的轨迹,在地中海和东亚地区开辟欧亚大陆之间的新贸易渠道和交通网络。中国也希望借此开辟更多的销售市场。自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收购频率明显升高。
"中国制造2025"则规定了十个关键经济领域,包括软件开发、机器人制造、飞机制造、造船业、火车以及汽车制造业,还有能源系统、农业科技、新材料和医疗技术,到2025年中国应该在这些领域成为世界技术领头羊。
根据德国Ifo研究所的这项调查,中国国企海外并购的主要目标在原材料和农业领域。相比之下,中国私有企业则更偏向于收购电子工业、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领域的公司。不过自从2015年公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国有企业对于这些领域的收购兴趣也有所增强。
该研究还发现,国有企业的收购政策一般会遵循政府意愿,但是在私企收购行为中,几乎看不出这样的倾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世界目瞪口呆 川普竟把一个中文成语具象化 |
2 | 王岐山被习“无情抛弃” 知情者曝内幕 |
3 | 细节惊人!川普卢比奥同日出击 北京急抓替 |
4 | AI被问谁应被判处死刑 Grok意外说这两人名 |
5 | 高估自己能力,川普铸下两大错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神兵从天降.美国精神大发 | 木秀于林 |
2 | 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表现明智吗 | 阿妞不牛 |
3 | 退而求其次吧! | 水蛇 |
4 | 为什么美国抛弃乌克兰 | 骆驼 |
5 | 美俄和谈:普京的六个条件 | 随意生活 |
6 | 赵晓:川普:几多华人还能看懂 | 万维网友来 |
7 | 川普昨晚睡得好吗? | 倩影 |
8 | 美国人油管巨量评论说明了什么 | 右撇子 |
9 | 结束俄乌战争的钥匙在欧洲人手 | 施化 |
10 | 重温历史,【中苏友好】【中美 | 随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