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改地名”的热潮,海南、福建、浙江、陕西纷纷向“大、洋、怪、重”的地名开刀。于是,温州“欧洲城”改名矮凳桥小区,“中瑞·曼哈顿”摇身一变成了“中瑞·曼哈屯”,闻者无不捧腹。
去年12月,中国六部委印发《民政部等六部(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9年3月前需完成摸底排查并确定拟清理整治的不规范地名清单。
眼下,地名整治进入了实质性的落地时间,这才有了各地“不约而同”的改名热潮。
但是在各地推进的过程中,却陷入了主观化、扩大化的倾向,把好经念歪,以至于出现了“曼哈顿”变“曼哈屯”这样的笑话。此外,引发舆论广泛争议的还有,福建漳州的东风大桥、琯溪大桥、南山大桥因为“名称刻意夸大”,拟整改为东风桥、琯溪桥、南山桥。当地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其单孔跨径未达大桥标准”;酒店名本不在地名整改之列,但是维也纳酒店却上了海南省的整治清单;海南省认为包含外国人名的地名要清理整治,但是反映中外人民友谊的地名除外。举例里提到林肯公寓、马可波罗大厦、哥伦布广场都得改,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列宁公园不用。很多人不禁为马可波罗喊冤:他也是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怎么就没反映出中外人民的友谊呢?
一刀切、不过脑地机械执行,会让一件好事变成尴尬事,甚至引来民怨沸腾。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教训。中央反对奢靡之风,一些地方就一律停发福利;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中央提倡煤改气,结果山西太原就出现了市民挨冻,不得不捡烧枯木、旧家具取暖的新闻;某地扶贫要求帮扶责任人要做好巡查组电话访谈准备,有干部就因洗澡未接电话受到处分……
说回到改地名,很多地方的“不规范地名”认定标准有“一刀切”的嫌疑,存在明显硬伤,很容易让人挑出毛病,甚至留下笑柄。目前,中国官方已经开始“纠偏”,西安151个不规范地名缩减到98个,“皇城大厦”等名字被保留。中国民政部也在21日及时发出声音,称要防止随意扩大清理整治范围,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充分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审慎提出清理整治清单。
再有,改地名不只是一项单纯的行政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面临着成本问题:小区名字变了,商业项目换招牌了,那么导航、路牌、工商登记信息、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信息都得更新,这当中的成本谁来承担?这些都需要政府给出明确说法。
总之,地名整治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但是如果不加分辨地将那些约定俗成的地名一改了之,或者改名的成本强行让居民买单,居民当然会不满意。一件初衷很好的事情,由于执行中变味而引发争议甚至民怨,这在以前曾发生过,但愿这回可以避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这份关于中国的民调出乎两党意料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