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内地官媒新华社及中央政法委近日分别撰文,提及反修例事件显示出香港有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之一为房屋问题,当中批评发展商囤地牟利,阻碍政府发展棕地。图为近年有多个发展商参与发展的将军澳大型私楼项目日出康城。
反修例风波持续逾3个月,内地官媒新华社及中央政法委过去两天分别撰文,称修例风波背后的深层次根源之一是房屋问题,不点名称既得利益集团囤地牟利,阻碍政府发展棕地。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昨日则发声明回应,称囤地是"误会",问题在于发展土地的程序冗长。有学者认为,内地舆论显示中央要向地产商施压,配合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屋,但反修例风波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问题,中央此举是不肯面对港人的真正诉求。
促"放一放"私利凝聚共识
此外,中央政法委前日亦在微信发表文章,称反修例风波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之一是楼价高企,又提到利益集团阻挠政府发展棕地。文章称:"在当下的香港乱局中,不少香港年轻人把房价高、租金贵的不满甚至愤怒发泄到了政府头上,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发泄,也许搞错了对象。"
地建会:发展程序冗长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昨发声明,形容囤地是"误会",称商会会员"与香港同呼同吸",一直以来期望政府加快土地供应,但问题在于发展土地要经过复杂而冗长的行政、谘询和审批程序,动辄要花10多20年才能建屋,故应简化程序。
地产及建造界议员、经民联石礼谦接受查询时称,不评论中央是否针对地产商,但认为社会现时如此乱,政府还要推出空置税(见另稿),是想将地产商变成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代罪羔羊","政府郁啲就赖地产商囤积,唔反省吓自己"。
石礼谦:政府没自省 尹兆坚:卸责地产商
民主党尹兆坚称,地产霸权一直人所共知,现由北京、特区政府及民建联再指出问题是政治动作,意在转移视线,将反修例风波的政治责任卸给地产商,以及为区议会选举取悦建制选民。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认为,中央藉反修例风波向地产商施压,要求他们全面配合政府房屋政策。他认同房屋问题是深层次问题之一,但反修例风波中,年轻人担心的是失去自由、一国两制变成"一国一制",中央将风波根源总结为房屋问题只是一厢情愿,不肯面对港人真正诉求。
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张炳良认为,政府有需要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屋,而推行时总会遇到不少阻挠,例如业权人会就赔偿讨价还价,土地使用者、议员等或提出反对,加上现时社会不信任政府,即使有法例亦未能顺利收地。
学者料地产商配合安抚公众
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认为,现时中央向地产商施压,加上社会冲突不断,估计地产商对《收回土地条例》的反弹会较小,"收地程序需时,不会今日就即刻可以做,但若社会气氛不好,楼价可即时大跌,相信地产商会配合政府,先安抚公众情绪"。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政治局决议曝光 全盘否定习 |
2 | 央视画面泄密 习上海行出意外 |
3 | 传张又侠兵封中南海 政治局决议推翻习 |
4 | 幕后老人再出手 石泰峰飞升三级 |
5 | 牛皮吹大了 党媒连夜变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