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发国债买外汇玩的是何把戏

www.creaders.net | 2019-12-23 22:27:17  新浪 看中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前,在由中国国债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举办的地方债研讨会上,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抛出了一个观点:“例如,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当前一半的外汇储备,大约向市场释放10万亿元左右的国债,足够规模的流动性国债可为央行提供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发行国债,购买外汇储备,这是什么操作?发国债买外汇,是不是双重印钞?

  我们先来看一下,楼继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免得有人说误读。在这次“地方债市场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上,楼继伟发言,回顾了一下中国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的历史,然后从预算角度和政府债券发行流转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就政府债券发行来看,楼继伟认为,目前中国国债的短端和长端产品发行规模不足,地方债发行则是公开性不足,还存在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债券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到期并用于抵押融资,真正被买方机构阶段性持有并作为高流动性低风险配置的比例太少,所以,其解决办法,就是大规模发行特别国债……

  楼继伟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可以用外汇储备做抵押,发行10万亿人民币的国债,然后,这10万亿元的国债,就可以给央行提供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了。

  问题来了——央行印钞缺操作工具么?

  有人说了,不缺纸不缺电也不缺油墨机器又不怕坏,更不缺电子数字,有啥缺的?

  当代货币体系被称作“信用货币”,纸币完全靠“政府信用”支撑,要想货币有信用,凡是正常国家(如委内瑞拉、津巴布韦以及朝鲜之流的就算了),印钞必须要有货真价实的抵押品,有一份抵押品才能印一份钱,哪有随随便便印钞的?

  欧美日英这些西方经济体,其政府信用一向很好,一般就是用政府国债作抵押发行货币。但发展中国家,政府信用不行,那就用外汇做抵押来印钞,有一份外汇,就印出一份钞票。只有那些烂得不能再烂的国家,没有外汇储备,没有办法,才会凭空印钞,所以,那些货币就很不值钱,而且动不动会来个大贬值什么的。

  至于中国嘛,当然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也用外汇储备做抵押来印钞。

  大家都知道,从1994年初一直到2014年,人民币的币值20年坚挺,其核心原因呢,就在于从那时起一直到2014年,我们都严格采用外汇储备作为抵押品来进行印钞。

  从2013年末人民币的抵押品构成情况来看,当时的外汇储备占比高达83%呢!

  不过,众所周知,自2014年外汇储备总量达到顶点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开始了持续的下降。所以,用外汇抵押来印钞的人民币规模(通常称为“外汇占款”)也一直在下降,从2014年末的27.07万亿元一路下降到目前的21.23万亿元。

  按道理,外汇储备减少了,人民币印钞岂不是也大量减少了?

  央行不能印刷更多的货币,真的好着急,该怎么办呢?既然是规则束缚了央行印钞,那么,改规则就是了嘛!

  原来是必须要用外汇储备才能印钞,但从2014年开始,其他的抵押品也可以印钞嘛。所以,2014年开始,你动不动就能听到央行口吐莲花——错了,口吐英文单词,什么SLF、MLF、SLO、PSL等等,说到底,这些都是新的印钞抵押品。

  增加了新的印钞抵押品,自然就可以继续为人民群众印刷人民币喽。这样一来,外汇储备占比从83%下降到58%,而那个“对存款银行的债权”,却从4%上升到了30%。

  “对存款银行债权”,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呢?

  主要有两类:

  其一,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如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及其他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行)的再贷款;

  其二,是央行所有公开市场操作(包括正回购、逆回购、MLF、SLF、SLO、PSL等)所形成的债权,进一步深入到这些债权里看,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债、政策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同业存单以及少量的信用债。

  但问题是,正如楼继伟所说,市场上的这类债券,大多都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到期,用于抵押融资,很少有人拿这个出售给央行,这就导致在市场上流动的抵押品不足,央行要开展货币政策操作的时候,也就变成了所谓的“缺少工具”。

  可是,这个所谓的“缺少工具”,并不是因为市场上的债券规模太小所致,更与国债发行无关,而是中国金融市场特殊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12月17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1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截止到2019年11月份,中国的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已经高达97.6万亿元,其中国债15.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21.1万亿元,金融债券23.2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21.4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3.6万亿元,同业存单托管余额为10.5万亿元。

  难道,这97.6万亿元的债券,还不够央行买的么?

  之所以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以及金融债券等利率债品种,大都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到期而不是用作在市场上交易和流动,是因为这些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都是严重的风险厌恶型的市场主体,受行政指令的约束远远大于市场规则的约束。

  这些银行或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发行或得到这些债券,并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强大或多能干的市场打拼能力,而是因为有央行的背书。在这个信用背书之下,这些债券本身,就是中国各种宏观债务的辗转腾挪。毫无疑问,政府唯一的想法,就是将来用通货膨胀化解掉所有这些债务。所以银行持有这些债券,相当于获得了央行和政府送给它们的无风险套利机会(信用货币的本质,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合谋分配社会财富的工具)。如果去市场上交易,把这些债券随随便便买来或者卖掉,在中国目前极其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下,这些机构根本无法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

  这才是所谓的央行印钞缺少“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核心原因。

  要知道,现在的97.6万亿元的债券中,如果把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承担责任的债券都算上,至少都已经有60万亿元了,都从来没改变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行为,难道,再发行个10万亿元的特别国债来购买外汇储备,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更要命的是,按照楼继伟的说法,如果额外发行10万亿元的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相当于市场上凭空多出来十万亿元的类基础货币资产。而进一步地,如果,这10万亿真的充当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这意味着中国的基础货币会增加10万亿元……

  截止到2019年11月份,中国央行的资产总规模只有36.3万亿元,凭空增加10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法理上来讲,用国债来购买外汇储备更是说不过去了——要知道,每一分钱的外汇储备,只要进入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意味着央行已经发行了对应量的人民币,而且这还是基础货币。如果再用国债来购买外汇储备,然后再用国债来充当“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这相当于双重印钞,重复印钞。

  原来的1美元印出来7元人民币;现在倒好,1美元要印出来14元人民币,这人民币汇率还能不能撑得住?老百姓还会不会像现在一样信任人民币?

  这恐怕都值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