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生分省录取的配额制度延续至今。有研究发现,这一配额制偏袒富裕城市,造成公众普遍不满并呼吁深度改革。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秦晓蕾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罗斯·布坎南(Ross Buchanan)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高等教育政策》上发表论文,批评高考分省配额制度严重破坏中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教育平等权利。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报道,这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的高考配额制度强烈偏向于北京、上海和天津这三大富裕城市。相比于其它二十三个省份的考生,上述城市学生可以极低的分数进入顶级大学。
这一现象在隶属于中国“985”和“211”工程的重点高校中,尤其明显。这两项工程是教育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比如,2016年,5.6%的上海学生考取了“985”大学;而在河南,这一比例仅有1.2%。
这项研究同时借助百度的搜索指数,检视2011年-2016年以来,二十三个省份内高考配额制度与公众反映的关系。研究发现,公众对配额制存在普遍不满,网民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大声诉苦,批评高考在一些大城市中是“天堂”,而某些省份却是“地狱”。
研究者注意到,虽然中国教育部不时就高考出台改革举动,但当局仍然精心保护着三大城市的教育特权,中国一大部分政治和经济精英生活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他们没有理由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2016年,中国教育部要求部分人口大省削减配额,就曾引发河北、河南、湖北和江苏省的数千名家长抗议。
秦晓蕾和布坎南呼吁中国当局,逐步淘汰高考配额制,保障一流大学的录取名额更好地匹配每个省份的高考人数,但仍适当保留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政策优惠,因为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过于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