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田朴珺,凭什么能挤走原配王江穗 成功嫁给王石

www.creaders.net | 2020-05-13 11:47:22  夜行先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谈起大商人王石,就离不开小他30岁的娇妻田朴珺。

当初的田朴珺,是个毫不起眼的十八线小明星,但嫁给王石后,立马鲤鱼跳龙门,成了一名豪门少妇。

明明是借老王上位,却到处标榜自己独立女性的身份,声称自己不靠男人、比男人强,还办贵族培训班,收费99万。

种种迹象表明,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今天咱们来扒一扒她是如何挤走原配王江穗,夺得老王欢心的。

01 穷小子靠倒卖玉米发家成亿万富翁

王石当年也是穷小子一个。

1977年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段工作。

当时主管广东政治工作的王宁,是他父亲的战友,王石经常去王家蹭饭。

因为长得帅气,一不留神,就和王宁三女儿王江穗搞起了对象,第二年结婚,第三年就生了个女儿。

1981年,田朴珺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比王石的女儿还小两三岁。

此时的王石还在享受甜蜜的家庭生活,30岁的他怎么也想不到,30年后自己会和这个女娃擦出爱情的火花。

1983年,32岁的王石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听得耳茧子都快出来了。

王石通过中间商赚差价,倒卖玉米和饲料,短短8个月赚了300多万,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亿8千万。

凭借着第一桶金,33岁的王石在1984年成立万科集团,声称只要不犯法的生意都做。

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37岁的王石也成为“中国地产教父”。

10年时间不到,王石从一个穷小子蜕变成亿万富翁,说这其中没有老丈人的功劳,俨然说不过去。

也正因此,王石一直不开心。

在外界看来,他白手起家所有功劳好像都是妻子娘家人的,自己的才华被严重埋没。

王石的好基友冯仑曾对记者说,王石妻子管他很严,晚上的应酬一概不让他参加,但他本人很想去。

来自妻子及娘家势力的渗透,让王石喘不过气,他只好寄情山水。

1999年,48岁的王石登上第一座雪山玉珠峰;2003年,52岁的他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下山后,面对南都记者采访,他说:“登山者往往是因为不满现状,通过登山寻求某种心灵上的解脱。”

话外音很明显,那时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令他不满的只能是婚姻和家庭。

虽然此时老丈人早已退休,但每天面对妻子,就像有个警钟在一遍遍提醒他:你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老丈人。

所以他经常出门远行,游山玩水,偶尔还去国外学习。

却不料,他给自己喘息机会的同时,也给整天琢磨怎么出名的十八线小演员田朴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02 遇到王石前,田朴珺的人生很失败

遇到王石之前,田朴珺处处碰壁。

2003年,她从中央戏剧学院退学,一直赋闲在家,直到大导演王晶邀她去香港拍电影《神勇铁金刚》。

第二年,她又得到《韩城攻略》中一个小角色,这部电影由梁朝伟、任贤齐、舒淇主演。

原本只能在大咖身边打酱油的她,使出浑身解数,在大冬天的开机仪式上,穿着迷人,紧贴着梁朝伟,赚足了风头,舒淇在她旁边都黯淡无光。(图已删)

2014年8月,田朴珺还在电影《三更2之饺子》中,和梁家辉上演让人喷鼻血的好戏,可惜依旧没红。

这几年,田朴珺连续拍了好几部港片,都是不知名的小角色,根本没人注意。

田朴珺意识到,没有后台,没有演技,身材和脸蛋又不出众的自己,正经演戏不知什么时候能红,所以打算曲线救国。

2006年,25岁的田朴珺回到内地,报名了长江商学院EMBA,修读传媒管理课程。

期间,2007年著名球星罗伯特巴乔抵达北京,26岁的田朴珺猛扑上去,在对方脸上连亲两下,亲自送上表白信。

可惜,当天的新闻根本没她的名字。

可以看出,这四五年来,为了走红田朴珺可谓不择手段,先后“勾引”梁朝伟、张家辉、乔巴,只可惜都没有上钩。

也就在这一年,无戏可拍的田朴珺兼职当起了楼房顾问,帮之前香港的朋友在大陆进行房地产投资。

就这样,她认识了大媒婆,也是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和王石同是地产圈大佬的冯仑。

03 遇到王石后,田朴珺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冯仑是北京万通的老板,曾说过一句名言:民营企业家追女明星,公司就离死亡不远了。

2008年,在他一手策划下,王石和田朴珺第一次亲密接触。

好基友冯仑早就知道王石是妻管严,又知道他喜欢游山玩水,便邀请他出国旅行,田朴珺正好在同行者之列。

同年10月,冯仑再次邀王石和田朴珺去古巴哈瓦那旅行。

多年后,田朴珺注册新浪微博,昵称就是“哈瓦娜呐”,想必这个地方,带给她和王石太多美好的回忆。

两次旅行之后,王石和田朴珺一发不可收拾。

2009年,两人先后同游了台湾、新西兰、巴西等地,老男人和小姑娘的配方,让当事人好不惬意。

2011年,60岁的王石去美国游学,30岁的田朴珺也去美国读书,两人虽一个在波士顿,一个在纽约,但4小时的车程根本不是问题。

在田朴珺后来的专栏文章里写到,当时是王石先追的她。

王石连续5天请田朴珺吃饭,顿顿都不带钱,第3次时田朴珺终于大火:“你这人没诚意。”

谁料没过几天,王石又腆着脸请第4顿饭,这次总算付了账,并且在第5顿时,成功向田朴珺告白。

田朴珺被老男人独特的泡妞方式彻底征服了。

2012年1月29日,田朴珺特别想吃红烧肉,老男人王石亲自下厨给他炖了一次红烧肉,事后田朴珺还发了一条微博:

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笨笨”就是王石。

也就在这一年,王石回国和王江穗离婚,此时老丈人已经89岁高龄,哪奈何得了他?

2012年10月23日,田朴珺和王石的恋情曝光,田朴珺正式从“小三”荣升老王夫人。

04 成功上位后,田朴珺开始打造“独立女性”的人设

有了身份后,一切变得名正言顺。

但外界都在传她是靠老男人上位,为了摆脱这个“谣言”,她开始给自己“立牌坊”、凹人设。

2013年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田朴珺赫然在制作人之列,但当看到电影最后向王石等一辈企业家致敬时,一切原因都已明了。

同年8月26日,王石的前老丈人病逝,王石以女婿身份送上花圈,挽带上写着:“亲爱的爸爸,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没过几天,田朴珺就在《智族GQ》杂志上开设专栏,内容多涉及接触过的大佬,第一篇写的就是《我的男闺蜜:你不知道的陈可辛》。

这条新闻很快就上了热搜,陈可辛回应:“我只有一个闺蜜,就是吴君如。”

吴君如随后也在微博回应:“不用理会什么闺蜜或龟蜜,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财产)归me!哈哈哈!”

啪啪两个大耳光,打在田朴珺的脸上。

2014年7月,田朴珺又写到企业家褚时健,写他75岁再创业的故事,还配上两人的合影。

看褚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好像并不高兴。

果然,褚时健不久后公开表态:“非我所愿,王石在不能不给面子。”

没有王石,恐怕田朴珺连跟褚时健站在一起的资格都没有。

2014年8月11日,田朴珺出书,名叫《习惯就好》,自曝她在纽约那些年的励志往事。

还与乐视签约,跑去拍纪录片,名字叫《谢谢你纽约》,讲述一无所有的自己,通过独自打拼在纽约小有成绩,简直是一部心酸血泪史。

在她之前的人生里,好像把老王的记忆删除了,甚至扬言自己不是“王的女人”,他才是“田的男人“,励志到让人想哭。

为了撇清自己并不是靠老男人上位,田朴珺还数次在公众场合强调自己“独立女性”的身份。

在一个节目中,面对外界的质疑,她认为“你们是在嫉妒我”,并说:“与其活得让人同情,不如活得让人嫉妒。”

作为嘉宾的高晓松也不客气,当众反驳:“如果能活得让人喜欢,何须活得让人嫉妒?”

田朴珺再一次被啪啪打脸。

高晓松在节目中说过,录节目前王石带田朴珺还找他吃过饭,自然是希望高晓松在节目中照顾田朴珺。

即便如此,高晓松也敢在节目中直接开怼,看来是真忍不下去了。

除了开专栏当作家,田朴珺还在2019年开了一个贵族培训班,收费高达99万,王石还是第一期学员。

在商业化和营销自己的道路上,田朴珺倒是丝毫不输老王。

05 比田朴珺漂亮的女人一大把,王石为何偏偏选择她?

可不论田朴珺如何努力,如何撇清和王石的关系,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王石的影子。

其实外界对两人的婚姻一直不理解,除了会出风头外,田朴珺身上好像没有什么能吸引男人的地方。

笔者也不理解,但梳理一遍王石和田朴珺过往经历后,却发现两人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一,他们的起点都不高,遇到贵人之前,在各自领域都是默默无闻的角色。

第二,他们都在相似的年纪,得到贵人的帮助,像坐火箭似的功成名就。

第三,成功后,他们都不愿承认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把自己塑造成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以及独立的女强人,甚至都爱四处显摆。

现在的田朴珺,就是当年的王石,王石看她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

王石作为一个曾经站在金字塔尖的男人,见过的美女无数,为何偏偏吊死在田朴珺这颗大树上?

笔者最后想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读完文章的朋友们,你们说说,如今宣称一切成功都是靠自己的田朴珺,像不像当年拒绝承认自己是靠老丈人关系发家的王石?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2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3 王毅遭当面狠呛!中共战狼变绵羊
4 人民币贬值洪水即将到来
5 中共不能说的秘密 毛晚年最后一个靶子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