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连在2020大选与高雄市长罢免案失利,国民党似乎面临最黑暗的时刻。不只是社会,即使是蓝营,持国民党崩溃论、改革无效论、永久‘在野’论、边缘小党论的人也不在少数。”
国民党确实处于低潮,但倘若认为将就此一蹶不振,就此垮台,或许也太过悲观。事实上,仔细观察近来舆论动向,对蓝营持最悲观论点者,大抵可以分为两种。其一,绿营落井下石、推波助澜者;其二,蓝营内斗内行、趁乱牟利者。极为讽刺的是,两边政治立场光谱迥异的群体,在论点主轴上竟出现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与悲观者想的不同,在罢免案通过之前,国民党虽然还称不上重振,但确实已经走在谷底反弹的道路上。对比“美丽岛”民调,从3月到5月底,国民党的正向评价成长4.1%、负向评价减少3%,政党支持率更增加1.5%。同期民进党则正向评价减少1.5%、负向评价增加6%。蓝营成长虽然看似不多,但在此前半年里,国民党是骤幅下滑。从此来看,在受制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国民党的表现并未如悲观者想象中的不堪。
从不同的政治视角来看,当前国民党的政治低潮,有些人看起来像危机,但从政党再造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同时是转机。比如说近日的退党潮,包括曾获得国民党提名2次参选基隆市长与民代的谢立功转投台湾民众党,事实上是调整蓝营政治结构的契机——通过去芜存菁,找出对国民党价值有信念且能争取社会认同的政治工作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国民党确实是有取得一些成果的,根据数据,3月至今新入党的5000位党员里,年龄在40岁以下者,接近一半,远高于总体青年党员比例的3个百分点左右。而由革命实践研究院举办的青年营队,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踊跃,至今已逾300人报名。从国民党青年化的迹象,实在不像是一个即将走向瓦解的政党。
韩国瑜罢免案通过之后,江启臣以“拥抱身旁的战友,我们还能再战”为题,向蓝营支持者喊话,这不只是驳斥悲观论、凝聚蓝营士气,更是宣示拒绝切割党内任何人。对比过往蓝营明哲保身、爱惜羽毛、遇事切割的调性,可以说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做法。当前的国民党,要做的就是加法,而不是减法的改革。任何一分力量,都是监督制衡的基础,也是国民党所正欠缺的一块。唯有从本位思考,尽“在野党”的职责,而不是为一人一派一党的利益搞斗争,才是国民党未来应走的路。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