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对俄罗斯和普京 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www.creaders.net | 2020-07-05 13:20:46  FT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对俄罗斯和普京 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上周国际舆情的焦点之一,是中俄之间的一场舆论冲突。

事件的缘由是俄罗斯上周要纪念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俄罗斯驻华使馆新闻处发了一条官方微博庆祝此事。但问题是,使馆的官方微博专门说明: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城市名字的意思是“统治东方”。由于这个城市被中国人广泛认为是中国故土,其中国名称“海参崴”被一直沿用,包括在中国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中。这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公愤,纷纷猛烈抨击使馆新闻处的这条微博,甚至可谓说群情激愤。使馆微博先是回骂,后来因为批评太多,便关闭了评论。

对中俄两国来说,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从根本上说有历史的纠葛、民族感情的真实流露,还有当今的政治需要。尤其是考虑到俄罗斯前不久举行的二战胜利纪念阅兵式、俄罗斯为普京长期执政服务的修改宪法等活动,很难说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年纪念和上述事宜一点没有关系。实际上,对俄罗斯、对普京,平常心看待就好,千万别在心理上节外生枝,如此,一切都能正常。

中俄绝非肝胆相照,但也一定不会分手

如果以平常心看中俄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中俄关系就是维持着正常底线、但又绝不会分手的国家关系。这指的是:在根本的安全领域两国面临共同敌人,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崩溃必然是另一国崩溃的前奏,这导致两国实际上具有不小程度的共生关系,因而在根本性的安全议题上,两国绝对相互需要,这在世界大国中并不常见;但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双方矛盾不少,有的矛盾同样是带有根本性的。这其中的根源在于:中俄作为两个大国,经济上,双方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上不够匹配和互补,这导致两国关系的基础不够深厚;政治上,双方都是世界性大国,在区域性和全局性议题上双方各有利益,由此产生结构性的利益和立场对立。在这次两国舆论风波上,也能看出上述特点。有几个关于此次中俄舆论风波的信息,很能说明问题。

据作者了解,俄方此次建城纪念活动,除了使馆新闻处发布相关官方微博以外,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原来也计划于7月2日在当地搞一场盛大的建城160周年的庆祝活动的,后来据说因为疫情的关系,被该市的上级部门取消了。这至少说明,俄罗斯官方本来实际上是很重视、也很在意这场庆祝活动的。

与此同时,7月3日下午,俄罗斯驻华使馆对引发中国网民愤怒的微博,删掉了“统治东方”这个城市名称的注释后重新发布,这同样意味深长。

据中俄关系权威人士向作者透露:俄方此次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的庆祝处理成了事件,有可能是俄方人员没有经验;但也可能就是俄罗斯官方想故意测试一下中国民众对历史问题和俄罗斯的真实情感。因为一个事实是,在领土问题上,俄方曾经要求中方在历史书上删除俄罗斯几个远东城市的中国历史名称,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国名字“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的中文名字“伯力”、布拉格维申斯克的中国名字“海兰泡”等,但中国拒绝了。经过此次舆论风波,俄方当然对上述测试结果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两国官方互动的公开信息,但从事情的处理结果看,下列信息显而易见:俄方不承认中国网民对俄远东的故土认知,而是坚持领土归属的现实,但删除了“统治东方”的城市中文名称的注释;中方对领土归属的现实无疑也是认可的,但“统治东方”的注释被俄方删掉了。对原则各有坚持,出于共同利益也有让步,但民众的心结未解,这对认清今天的中俄关系,无疑很有启发。

首先,对中俄关系应有正常的认知。这个正常认知就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说的:决定国家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才是压倒一切的,更何况今天中俄两国并无共同的意识形态,即便在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时代,相互关系也有矛盾乃至军事冲突、甚至侵略他国的一面。只有以国家利益为准绳,才是两国关系真正可靠的保证。如此,才能解释当今俄罗斯的行为,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今日之俄罗斯。

另外,不轻信历史友谊,慎重宣传历史友谊。就国家层面而言,任何两国关系的行为同样都是由国家利益而非友谊所驱使,民间往来则另说。盲从历史友谊,只会丧失冷静与客观;片面宣传国家间友谊,只会引起民众疑惑和误解,最终削弱乃至损害政府和领导人的威信和感召力,尤其对俄罗斯这样仍然秉持超级大国思维方式、和中国有过不愉快历史的国家和民族。

以上两点,应该是看待俄罗斯的基本认知。

没必要迷信普京

由于中国媒体和出版机构的长期宣传,以及俄罗斯驻华机构和人员、媒体的成功推动,普京在中国民众中有相当的人望。俄罗斯有关部分对普京宣传的核心元素是:硬汉,俄罗斯伟大的爱国者;而且很重视对他过去在苏联情报部门克格勃工作经历的宣传,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说,这非常专业,也很成功。

但尽管如此,仍然没有必要迷信,而且有必要破除迷信,尤其是在经历了普京执政的20年后。还是那样,平常心看待普京就好。

笔者认为,实事求是地说,普京在当年俄罗斯处于分崩离析的乱世之际,稳定住了俄罗斯,没有使这个国家继续分崩离析下去,为此他不惜使用战争和一切强制手段。从俄罗斯民族的立场说,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但事情仅此而已,到此为止了。

从根本上讲,普京不懂经济,而且几乎是习惯性地政经不分,把正常经济活动完全等同于外交和对外战略。这导致在他控制俄罗斯20年之后,俄罗斯在贸易结构上仍然是一个以能源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武器外,没有多少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

俄罗斯的国内经济方面,也一直乏善可陈。最关键的是,在国际能源价格暴涨的黄金时代,俄罗斯没有借机形成自己先进的产业和产业链,甚至连先进的石化产业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和有效性,这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难以获得稳定保障。目前俄罗斯国内除了军队、强力部门和养老金领取者之外,其它工薪阶层的生活并不殷实,养老金领取者的收入也很低。

自己治理经济没有良策,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很一般。俄罗斯至今没有一部外商投资保护法,除了中国的国企,很少有中外大型私营企业前往投资。

根据多方调查,目前在俄罗斯国内,除了军队、强力集团和养老金领取者外,有能力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和商人,不少人想移民出国。

关于中国读者很感兴趣的普京在克格勃的经历,尤其是他在东德从事情报工作的历史,用平常心看,也很普通。

根据俄罗斯公布的资料,普京在克格勃获得的最高军衔是少校,按照从苏联学来的中国相应的军队和地方级别,普京就是个科长级别,连克格勃总部的处长都没当过。同样根据俄方和普京本人透露的历史,他在民主德国的情报工作是在东西德的边境地区,在往来东西德地区的联邦德国和西方人员中寻找有情报价值的人,用各种手段迫使其就范,为苏联服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属于最基层的情报工作,而且是行动性的。这完全不可以和高级情报官员乃至克格勃主席相提并论的。而且他不是在克格勃总部工作,是属于在外面工作的人员。这往往容易导致相关人员熟悉手段和战术,但宏观和战略眼光一般。

当然,中俄两国面对共同敌人,两国中任何一国的崩溃都必然是另一国崩溃的前奏这个认识,普京还是很清楚的。这也是中俄关系的底线不会崩盘的保证。而且,根据近期俄罗斯对宪法的修改,他可以干到83岁……

但无论如何,对普京和俄罗斯,用平常心看待就好,这个认知还是成立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不会在思想和心理上有不现实的想法,不会节外生枝。如此,中俄关系就会正常。

(注: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5只鸡过河视频一夜爆火!没想到被鸡上了一
2 只“装”了一天 北京又变脸
3 赖清德毫无顾忌说出这话,北京定要气炸
4 彭丽媛高升?习近平未必信任她
5 病死率30%!新冠还没完,武毒所又出“新货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2 习当外商面反驳李强 蔡奇新角色引关注
3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4 惊传北京招商银行倡议书:“北京危急 生死
5 近3万公务员被赶出北京
6 天天一杯牛奶 夫妻俩确诊肝癌 医生告
7 三个数字藏凶险 或将有大事发生
8 俄罗斯给恐袭定调了!幕后黑手就是…
9 罕见!中国总理李强承认了
10 习近平当场喊话 正谋划实施重大改革举措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以哈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乌克兰战争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万维专栏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给世界“指明”方向后,中国迷 中国社会经
2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3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湮灭之城
4 曾华
5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6 辛峰:社区那条红围巾 万维网友来
7 曾华
8 曾华
9 曾华
10 宋国辉:封杀TikTok最严厉的是 万维网友来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2 中国还有希望吗? 山蛟龙
3 分享“左媒”知乎的一个帖子。 高鹏
4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川普今天大 爪四哥
5 俄国GDP世界前十:西方专家的 随意生活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清单 随意生活
7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体育老师
8 就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风衣侃几句 体育老师
9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施化
10 普丁丁似乎有点急了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