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于文轩:清北硕博进街道办之风万万不可开

www.creaders.net | 2020-08-31 15:53:46  界面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浙江杭州余杭区公开招聘岗位,清一色全是北大和清华的硕士和博士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实际上,这已经不再是一两个清北硕士、博士生的无可厚非的个人选择了,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也不是新近才出现的——对于清北等著名985高校博士毕业生无心科研、醉心选调从政的情形,高教界早已见怪不怪。我自己就认识非常有科研潜力的博士生,告诉我毕业之后的目标是当公务员,  而不是去科研院所搞教学和科研。

这个现象是好事还是坏事,高教界内部也没有统一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的聂辉华教授和马亮教授就各执一词。聂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认为这是劳动人力资源的错配和潜在的就业歧视。马亮教授则认为基层需要大量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是选举贤能的表现,是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可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笔者支持聂教授的观点,强烈反对清北硕博,特别是博士生,大量进入基层政府部门,更强烈反对通过定向招聘的形式招募清北硕博进入基层政府部门工作。接下来笔者将用公共行政学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

招募什么样的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和如何发展人才,是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议题。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单独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因为政府和企业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组织。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对市场和社会进行管制和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用聂教授经济学的话讲,政府不是创新型岗位,政府是分蛋糕的寻租型岗位。政府需要的人才本质上跟市场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是让最聪明的人才进入市场,自我创业或服务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全世界范围内有两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进政府部门,一个是中国香港、一个是新加坡。但是现在不管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其精英吸纳的政府管理体制都在无情的现实中,接受无情的挑战。

正因为政府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政府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向私营组织一样提供金钱激励吸引所谓的“人才”。公共行政中对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就是要为政府组织发现和培养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想通过政府公共管理的平台,实现自己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的理想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具有超强韧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长期以来,在经济学家“理性经济人”假说的误导下,高薪养廉之说盛行,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高薪养廉从来没有实现过。金钱是毒药,靠高薪养不了廉,高薪只能让人更贪婪。当然,政府管理者也是人,过度强调理想情怀,也会走向反面,这点中国历史上也有惨痛的教训。因此,整个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之一就是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进行制度设计吸引、持留和激励适合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人才。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公务员的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和能力都不太理想,工作绩效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继续选拔和充实一大批文化素质和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进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非常必要。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担心人员不胜任,更要担心人员过度胜任。过度胜任带来的危害要比不胜任可能要更大,在政府部门可能更是如此。

现在还有一个倾向是国内中小学教育以能找到北大清华毕业的博士教书为荣,这是另一个误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dam Grant几年前专门发表文章奉劝人们千万不要向爱因斯坦(学术水平很高,能力很强的人的代名词)学习物理。因为这些人大概率不会是一个好的进行基础教育的老师。更糟糕的是,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已经证明,把一个有远超自己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人安排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会给员工个人和组织都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制定科学的工作职责描述,以及据此进行员工招聘和考核是世界500强企业通行的做法。

基层政府部门每天都在跟人民群众打交道,做的都是非常琐碎和具体的小事。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需要特殊的技能。他们需要同理心,需要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他们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任何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基层政府管理来说都绰绰有余,更不要说他们仍然需要不断地在岗培训。中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学术研究型导向,他们的教育和训练同基层政府工作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他们进入基层政府部门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对于我们高校从教的教师来说,如果大量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愿意放弃自己多年的博士训练,不要说进入基层政府,就是进入非科研单位都是相当悲哀的。这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的考验,有没有培养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忱,有没有为他们未来的学术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后疫情时代,反全球化的浪潮和中美之间的对抗,使得科技创新特别是以我为主的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我们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者,从事科技和跨学科尖端研究。国家这几年对北大和清华进行了巨额投资。北大和清华也汇揽了中国国内最优秀的人才。如果这些人才进入基层政府管理部门,不管是对人才还是政府经费,都是巨大的浪费。

更需要特别反对的是,地方政府对北大清华或其他985高校硕博士生的定向招聘和培养。这样会加剧“学历社会”现象、加剧社会不公。为什么教育部要废除“985”和“211”高校的提法?就是因为本来很好的政策初衷,最后被社会和家长理解成对高校人才和教育质量的三六九等评价。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定要打破应试教育的魔咒,这就要求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甚至中小学教育进行彻底改革。这其中打破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公平分配,打破对名牌学校的畸形崇拜,是重中之重。更严重地说,长远下去,这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

   0


相关新闻
北京官宣:2025“两会”3月4日登场人大常委会开会时间 可能推迟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2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3 恐怖!中国这个定时炸弹要爆了
4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5 刘国梁这下很难收场了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