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港府正修例赋权入境处处长可获取飞机乘客资料、更可指示飞机不可运载某人,令各界忧虑港人将被“限制出境”。同一时间,香港机场悄然安装了“人脸辨识”登机闸口,并已修改私隐条款,将识别乘客身份的资料送到身分不明的“第三方”。港府拒绝披露有关第三方供应商的身份。
悄改条款 实名资料传神秘“第三方”
据报道,香港机场管理局在增设人脸辨识闸口前一天(1月4日),修改了相关的私隐条款。新版条款写明:获机管局委聘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可获机管局提供个人资料。
而透过“网际网络档案馆”找到的2019年6月28日旧版本私隐声明,列明除非得到乘客先前同意,机场不会向第三方提供个人资料,而且只会向第三方提供匿名资料,第三方无法辨识乘客身份。这些保障乘客私隐的条文,在新版中已全被删去。
另外,旧版条文标明,使用个人资料目的,只包括核实乘客进入机场禁区权利及作统计及分析用途。新版本就新增用途,包括“保障航空及机场保安”,但未详解“保安”的意思。
那么,可获得乘客人面辨识资料的“第三方”到底是谁?机管局拒绝向自由亚洲记者披露新闸口供应商的身份。
香港机场过去于禁区入口设立自助保安闸口时,新旧闸口皆采用生物特征及无接触式技术,当局曾向立法会公布旧闸口相关供应商为日本电气香港有限公司。
科技界:删匿名化可疑 可追踪之后行踪
资讯科技界选委黄浩华表示,当局删除“匿名资料”条文令人生疑。他说,银行或网络公司都会收集未有匿名化的个人资料,只限内部沟通或客户联络,但自动闸口的供应商,按道理无须与乘客再有联络。
新条款意味着机场将向第三方提供实名资料,黄浩华认为“很可怕”,“因为匿名化才是保障个人资料安全,你看他的目的,之前与之后都有做编制统计数据,或优化业务、改善营运,这是理解。但之前的版本强调会做匿名化处理,再做统计资料分析,但现在没有了这个。会否对个人资料的保安度降低?这是有可能。”
当局称收集到的资料会于航班离港7天后删除,但黄质疑当局难确保第三方删除相关资料,又认为乘客在机场被人脸识别,技术上可以追踪之后的行踪,难免令人感到害怕。
民主党前立会议员尹兆坚批评当局与供应商的关系令人生疑,又认为当局增加监控及钳制,“‘鬼鬼祟祟偷蕃薯’,不愿意说谁是𠄘办者,与他出境时𠄘办商的资料可以公开的处理方法明显不同,给人一种瓜田李下,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并质疑登机前的“人脸辨识”,是另一种监控手段多于其他目的。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曝习下动员令 元老挖墙角 四中全会或现倒戈 |
2 | 北京慌了,彻底慌了 |
3 | 名单一出,炸锅了! |
4 | 四中全会,终于要摊牌了 |
5 | 刚从东北回来,不知当讲不当讲…… |
6 | 川普发怒,不少中国人资产归零 |
7 | 彭博: “中国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
8 | “献忠都到行长级别了”,传重庆出大事 |
9 | 好刺激:哈尔滨度假村澡堂 惊现真人版鸳鸯 |
10 | 元老大局在握 张又侠枕戈待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