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共宣布三孩政策后,引发各界关注。路透社周二(6月1日)的报道,计算了在中国大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大概成本,高额的养育成本使许多想做父母的人望而却步。
中国的生育率已下降到每个妇女平均只生育1.3个孩子,显示北京自2016年取消一胎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不佳。
中国国内网络上对开放三胎政策的大翻车言论,体现了民间对生育政策的不热衷,更反映中国百姓生活的压力与不自主。
生育费
在中国公立医院的分娩费用,包括产前检查和分娩,通常由国家医疗保险支付,但公立医院的卫生资源紧张,更多的准妈妈转向私人诊所,这些诊所的收费可能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下同)。
富裕家庭通常还会在生下孩子后雇用一名保姆,即月嫂,在新生儿第一个月照顾母亲和婴儿,费用约1.5万元。
一些新妈妈们也纷纷涌向提供专业护理和服务的产后中心,在北京王府井地区这样的一家机构,每月费用在15万至35万元之间。
住房和教育
中国大城市家庭都愿意给孩子喂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进口奶粉,并将孩子送到早教儿童中心;富裕父母希望在好学区购置公寓,如北京海淀区的住房平均价格已经超过每平方米9万元,与纽约曼哈顿的住房中位数价格相当。
因为没有户口或居住证、没有资格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就必须上私立学校,每年的费用在4万到25万元之间。
身为父母后,生活的大多数支出都是为他们唯一的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为孩子们报名参加私人辅导和课外活动,如钢琴、网球或国际象棋课程。
因竞争激烈,中国育儿圈里流行一个词——“鸡娃”——指的是父母通过给孩子报课外班来给他们打“鸡血”,让娃具有竞争力。
跟“鸡娃”对比的,还有“牛娃”、“青娃”。 “牛娃”是指能力突出的孩子,“青蛙”又称普娃,指成绩等各方面比较普通的孩子。
根据201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上海静安区的普通家庭,每个孩子从出生到初中毕业(15岁)的花费将近84万元,其中仅教育费用就有51万元。
报告说,上海静安区和闵行区的低收入家庭,即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家庭,将70%以上的收入用在孩子身上。
高昂的育儿费用和本身作为独生子女成长承受的压力,以及对即将抚养父母的预期,都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有孩子。
2021年社交媒体上体现年轻人观点的新流行语就是“躺平”,指年轻人出于对国内压抑的工作文化的失望,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的处事态度,提倡具体做法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及“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
第一批丁克夫妻离世,遗产留给谁? | 它是中国南方人口减少第一省,已经东北化了 |
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现不详信号!其他地方也快了 | 29万人逃离湖南 22万人离开吉林 山东跑了42万 |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又升级 0-6岁全周期减负 | 1600万家消失,倒闭潮来袭… |
我以为我是人,原来我是矿? |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这是什么"鬼“信号?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2 | 四中全会前 张又侠五句重话震撼胡温 |
3 | 聊聊回国后见到的疯狂 |
4 | 普京为何侵乌?默克尔开口 东欧炸锅 |
5 | 李咏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真相 难怪选择葬身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多张照片曝光,杨兰兰身份终于被扒 |
2 | 阳光禅意花园流水潺潺 温西现代雅居出售 |
3 | 央视重大事故!官方认了 |
4 | “去中国化”最彻底的4个国家 有一个已完全 |
5 | 传习欲见胡锦涛遭拒 汪洋代传“八句话” |
6 | 张又侠拿到杀手锏,赢定了 |
7 | 四中前夕 中共军报突发信号 |
8 | 网传军方紧急通知,“军中四人帮”含彭丽媛 |
9 | 麻烦大了,她成了习喉咙里的鱼刺 |
10 | 连续7天喊话 中南海急疯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