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29万人逃离湖南 22万人离开吉林 山东跑了42万

www.creaders.net | 2025-09-19 22:25:30  风云史迹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同学、亲戚、老同事,在不经意间,正一个个地离开。

山东,一年跑了42万人,吉林也走了22万,这些走掉的人,不是去旅游,而是永久性的搬家。

本以为他们会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没想到他们的落脚点令人意外。

那么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到底哪些城市成了最后赢家呢?

«——【·人都往哪儿跑了?·】——»

要说最大赢家,肯定是广东,仅一年就增加了74万人!

毕竟广东可被看作是“最能生孩子”的省份,在全国生育率都在降低的时候,只有广东人逆势而行。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出生率8.89‰,全省死亡人数66万,新生人口几乎是死亡人口的2倍,其出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是当之无愧的“就业蓄水池”。

2024年广东二三产业单位总量达465.9万个,过去5年新增就业岗位675万个,涵盖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能满足不同技能层次的外来人口就业需求。

不仅如此,“南下”本来就是很多年轻人的发展方向,物价温和不“啃”钱包,房价卸下大半压力,经济重担一下轻了不少。

更何况,医保等民生政策的有力托底,更让人多了份踏实。

当然,浙江省同样表现出色,浙江2023年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6627万,比2018年多了354万。

这么多劳动力进来,工厂能开足马力生产,服务业也越来越兴旺。

就拿浙江的服装厂来说,有了足够的工人,订单再多也能按时完成,老板赚钱了,工人工资也涨了,当地的经济自然就越来越红火。

而且这些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还推出许多极具吸引力的政策。

浙江针对对应届毕业生直接选择发钱,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还为新引进应届大学生提供1万元/年的租房补贴,符合条件可领取3年。

这些城市不会将打工人当成“牛马”存在,而是站在他们角度为其考虑,这么贴心的操作,吸引不少人前往。

除此之外,在大家刻板印象中偏穷的贵州,竟也成为了这场人口迁徙中的“赢家”。

以前的贵州,确实穷得让人心疼,到处是喀斯特石头山,像样的路都没几条。

山里的猕猴桃熟了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只能喂猪,孩子们要走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600多万贫困人口散落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

那时候别说外人来工作,连本地人都想尽办法往外跑,每年春节后,汽车站挤满了背行囊的打工者,能走出大山就算有本事。

但从2013年开始,贵州人民开始整改执行“破局三件套”。

贵州人凭着“扛起大道上青天”的狠劲,在石头缝里凿出了高速路。

2015年底,贵州成了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到2022年高速里程已经有8331公里。

别小看这条路,以前从贵阳去黔东南的千户苗寨要颠簸大半天,现在高速直达,游客量翻了十倍。

现在贵阳经开区已经有46家大数据安全企业,光2024年就赚了4亿元,不少年轻人不用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做数据标注、客服这些白领工作。

现在的贵州,再也不是大家印象中那个穷山沟了。

有些地方顺势水涨船高,有些地方却在向低处滑落,这几座城市居然肉眼可见的“消失”。

«——【·为什么留不住人?·】——»

2024年湖南常住人口数据出炉,6539万的数字较上年减少29万,加上2023年减少的36万,两年间整整54万人口消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县城凭空蒸发。

与此同时,河南民间那句“一定要走出河南”的呐喊,道出了两省份惊人相似的发展困境。

湖南虽然是鱼米之乡,但除了长沙,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年轻人在老家找不到好工作,只能背井离乡,吉林更难,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还没成气候,十年间全省人口减少了434.68万,比一个哈尔滨市的人口还多。

而且吉林的汽车、化工等传统产业虽然在升级,中车长客的高铁卖到了全世界,一汽也在搞新能源汽车,但这些产业能吸纳的就业有限。

湖南的工程机械很厉害,但除了长沙周边,其他地方还是以农业为主,年轻人觉得没前途。

数据显示,湖南外出务工人员达804万,其中60%流向广东,其余分散在浙江、上海等地。

因为年轻人发现,广东的电子厂、浙江的服装厂公司遍地都是,随便找个工作都比老家挣得多。

且湖南的好学校、大医院几乎都在长沙,吉林的优质资源全堆在长春。

邵阳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宁愿在长沙租小房子陪读;吉林市的病人要做手术,可能得跑到长春去。

这种“一家独大”的发展模式,逼着人们向大城市聚集。

与湖南情况惊人相似的河南,河南常年有1610万务工人员在外打拼,而这些背井离乡的河南人中,不少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选择“迁徙”。

2024年河南高考数据显示,文科一本线高达521分,理科一本线511分,而二本线文科428分、理科396分。

同样的分数在河南与在其他省份的录取结果天差地别,511分在河南刚够一本线边缘,在青海、宁夏等地却能稳进985、211院校。

这种残酷的教育内卷,让“一定要走出河南”成为刻在当地人骨子里的执念。

河南考生面临的不仅是高分数线,更是极低的录取率,数据显示,河南高考人数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但985、211高校在豫招生名额相对较少,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局面。

许多家庭为了孩子教育,不惜举家搬迁到高考压力较小的省份,或者送孩子去外省读高中。

其实说到底,这场人口大迁徙其实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人口总是向机会多、收入高、生活好的地方流动。

国务院的户籍改革只是顺水推舟,让这个过程更顺畅了。

现在的人口流动不再是简单的“孔雀东南飞”,而是呈现“就近迁移”和“强省会聚集”的特点。

未来最有希望的,可能是那些既能承接产业转移,又能提供优质生活的城市。

   0


相关新闻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又升级 0-6岁全周期减负1600万家消失,倒闭潮来袭…
我以为我是人,原来我是矿?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这是什么"鬼“信号?
中国人口“只剩3亿”?世卫前员工爆料灌水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