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真正戒不掉补习班的,是中国家长

www.creaders.net | 2021-08-14 22:34:10  新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毫无疑问,中国式家长们的矛盾心态由来已久,“双减”出台改变了潮水的方向。“双减”认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也是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的有效途径。

  但让家长们适应新政策、转变教育心态,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

——题记

  “双减”文件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机构、老师、学校、家长、学生……身处教育网络中的每个角色都在短时间经历了从现实到内心的巨大冲击。 

  被称为“影子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其“野蛮生长”被按下了终止键。百度指数显示,2021年7月27日,“培训班”搜索指数为1043,全年最高;8月7日,为517,全年最低。不到半个月时间关注度减半。

  老师私下补课“落网被抓”刷屏网络,培训机构裁员消息又陆续传来,1000万校外培训机构老师或将面临“重新就业潮”。今年或许会成为考公考编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在906万高校毕业生之外,“最会考试的人”——校外培训机构老师们,将走上同台竞争的考场。 

  与此同时,一直以来作为补课最大推动者和“金主”的家长们,同样面临纠结。有人试图寻找其他的补课方式,有人开始担心教培机构退费问题,有人把目光转向素质教育培训,有人决心“躺平”开始家庭教育……“双减”下家长众生相,无疑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百态,有“内卷”与“反卷”的拉锯,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担忧,亦有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健康成长空间被忽略的时代反思。 

一 “家长”的未雨绸缪

  手机里被各大媒体平台推送“双减”落地消息的时候,广州的曾女士正等女儿从英语培训班下课。凑巧的是,这天刚好是女儿校外培训英语课包中的最后一节课。 

  她之所以早早过来接孩子,也是因为想要借此机会和培训机构老师沟通续课的计划。不过眼下,是否续课显然是要先观望一下了。女儿上课外英语培训班有一个很大原因是她对英语十分有兴趣,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但如果能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打下更扎实的基础,以后无论是建立科目优势还是出国等另作打算,都没坏处。 

  尽管从“双减”政策来看,曾女士还分析不出对目前女儿所上课的培训机构何时会遭受彻底冲击,但彷徨焦虑的情绪已经悄悄攀上了以她为代表的众多家长心头。 

  在近期女儿培训班的微信群里,众多家长讨论的头条话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双减”。消息真正落地的时候,400多人的群还是瞬间炸锅了。但有些意外的是,急着要求培训机构退费的家长并不多;他们中问机构老师最多的问题反而是:如果培训班不能办,老师是不是会被裁员?有没有什么办法私下补课? 

  在这种未雨绸缪的“内卷”气氛下,曾女士也迅速添加了经常给女儿补课的老师的微信。群里已经有人开始讨论以后如何约老师上门补课,甚至想好了老师上门的访客登记:不填老师,而是填“钟点工”。 

  事实上,曾女士并不像群里的一些家长,早早购置了优质学校的学位房。由于对口的公立小学口碑、升学率并不是很好,她和爱人一早就规划好让女儿就读家旁边的私立小学——中大附小。不过,从去年开始,私立学校也不能组织考试,开始实行摇号,摇号让民办学校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学校需要付出更高成本提升教育资源,因此学费也上涨了大概30%。

  3月16日,广州市番禺区发改局官网公布了6所学校的收费标准批复。相关统计显示,近一年来广州至少14所民校涨价,其中最多的价格甚至暴涨135%。除此之外,还有一拨民校正在涨价的路上。据悉,多家民校已经向发改委上报了涨价申请,正在等待批复,接下来的几个月不少民校将陆续公布学费上涨。

  先是民办学校政策、学费的变化,再是“双减”真刀真枪地推行。曾女士意识到,以往被灌输的给孩子画好起跑线的观念似乎要被淘汰了,大环境把大家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短时间让家长们都产生了不知道该往哪用力的彷徨感。尤其是在未来孩子的成长空间中,家长要付出更多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于一线城市的多数家长来说,这可能是更奢侈的投入成本。 

  以后的潮水会往哪流,曾女士并不知道。但经过一系列“反卷”政策躺平之后的她逐渐明白,大浪之中把自己的小船拉稳才是王道。这个过程需要父母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要有信心上好父母这堂课,同时还离不开家庭、祖辈整体的配合。想到这些,她忽然有些希望整个社会可以实现放弃“内卷”,孩子们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有足够内驱力的成长空间。

二 “反卷”外的隐忧

  认为培训机构被关停不是一件好事的家长显然并不在少数,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那些给孩子报了培训班之后的家长们,都早已习惯了“时间托管”和“孩子成绩上升”的各种甜头。但不同的是,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有人还在焦虑新一轮“内卷”的方向,有人已经开始设想“反卷”之后的不能承受之重。 

  “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当初在培训机构外看到这样的标语的时候,王先生虽然心里有些不适,但着实被戳中了。毕竟前一天,平时在班级排名中上的儿子才因为考试没考好在家长面前崩溃大哭。 

  打听了培训机构的费用,一对一辅导,一节课800元,一天2节课,王先生来不及和妻子儿子商量就在冲动之下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事实上,目前就读初中的儿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是深圳的八大名校之一。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考试,考场按上一次月考排名划分。75个人一个考场,第一考场能进四大,第二考场能进八大。 

  以儿子的成绩几乎能稳定在第二考场,但想要冲击四大(尤其是深中),还有一定的距离。除此之外,身边的朋友很多都是清华北大名校出身,甚至还有很多博士,朋友的孩子基本都是深圳一流学校或是国际很好学校的offer,在这种圈层里,伤害都是对比出来的。 

  由于去年疫情期间有很长的居家办公时间,王老师当时给儿子辅导了一个月功课,很快在成绩上看到了成效。但随着恢复办公之后,他和妻子就很难再腾出时间给孩子补课。 

  让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刚刚决定“鸡娃”,“双减”政策就猝不及防地来了。不过,因为深圳还不算是试点城市,目前孩子的一对一补课并未受到影响。但未来政策落地的深度和速度不可预知,这让他时常陷入焦虑,后悔没有早点给孩子报班。 

  对于王先生这样的中产家庭来说,通过一步步打拼终于可以让孩子站在更好的起点,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在成长资源上有更多优势。长久以来,孩子可能会不如自己甚至未来会阶层滑落,都是他心底的担忧。 

  即便是众多条件和资源较差的家庭,尤其是从小乡村、小县城走出来的人,他们更依赖于通过学习考试升学的途径实现阶层跃升,打开自己的天地。当这条依赖路径改变后,一些家长感到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在和妻子探讨了“双减”未来可能产生的冲击力之后,王先生和妻子决定如果以后不能参加课外培训,就轮流上阵给孩子补课,重点去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毕竟,以前大家都冲得太猛,不想跑的还裹挟着跑。以前家长被要求给孩子提前画个起跑线,现在大家都不知道该画在哪里,反而轻松一些,孩子可能也能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和健全人格。 

三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假装佛系”

  今年7月,郑渊洁接受了《人物》的采访。采访中,这届父母被这位“童话大王”称之为“史上最焦虑的一代父母”,并直言:“孩子的压力都是父母造成的,如果某一个学校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家长就不干了,他觉得别的学校留了,升学的时候他的孩子就会吃亏。家长把全部的价值都放在孩子这儿,没有别的了。” 

  毫无疑问,中国式家长们的矛盾心态由来已久,“双减”出台改变了潮水的方向。“双减”认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也是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的有效途径。 

  但让家长们适应新政策、转变教育心态,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打工人”的家长对挣钱越来越难的体会也不断加深。当把这种感受代入给下一代,就会产生“面对激烈竞争,唯有能力更强才会有更多生存空间”的想法,因此“鸡娃”的家长层出不穷。 

  如果因为“双减”,孩子们不用再写繁重的作业,也不需要假期参加课外辅导班,那么如何追上“优秀”的同龄人?尤其是现在严控50%的普职比,一半学生甚至考不上高中的背景下,家长们普遍担心,“快乐童年”是格外奢侈的。

  不过,正如曾女士的设想一样,未来环境不明朗,家长们不得不转变思维,花费更多时间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康、素质教育甚至是体能教育。当然真正让父母放下担忧、减少给孩子施压,更多要看后续系列教育政策的落地和教育资源的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减”并不完全是为了给孩子“减负”,同时也是为了助推教育去资本化、教育公平化以及降低教育成本。因此,课外培训机构的断崖式受创,很大概率并不是当下教育变革的终点。 

  比如,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其中便包括严控学科统考统测,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等举措。 

  上海家长陈女士在看到这一系列政策推进之后,长舒了一口气。毕竟在“鸡娃圈”流行着“鸡娃先自鸡”这么一句话,以前为了让孩子提升奥数在升学中的优势,自己也并不轻松,双休日、节假日几乎都在竞赛班的路上。 

  而这下,不仅自己,周边家长的心态都开始“佛系”起来,虽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只是表面佛系,但至少都明确表明将花更多时间陪孩子玩。不过,对于一系列禁止阶段性考试给学生施压的情况,陈女士还是持保留意见。她觉得,孩子终究是要通过中考、高考升学,如果不能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没有外界压力带来的动力,仅靠“内驱力”还是会让人觉得不安。

  牵一发而动全身,“双减”或许是个起点,当下政策的直接利好表现在国家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要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而未来,中高考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业评价方式优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或许都将陆续到来。 

  正如郑渊洁在采访中反复主张的“孩子的权利”,太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权 利。事实上,置身应试教育中心的孩子对于当下和未来的认知,未必就不如家长深刻。有时候,他们甚至比自己失措的父母显得更有主见。

  女儿上完英语课出来,曾女士把“双减”落地和暂时不打算续费培训班的消息告诉了孩子。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曾女士好像看到她眼睛亮了一下。“妈妈你放心,我自己也会努力学习。”年幼的女儿语气很平静。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