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一睁眼看到朋友圈流传一张截图:
去查了查,居然是真的,登时从睡眼朦胧被吓了一个激灵。
先交代一下这篇文章背景。
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移风易俗;简化投靠手续,方便投靠落户;搭建相亲平台,创造交流机会;做好就业工作,提高收入水平。
坦白说,这四条措施,初衷都是好的,也是应该做的,有比没有强。但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引发了热议:
同时教育和引导农村女青年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鼓励她们留在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
有媒体就此做了这样的标题:
也有结合提案委员的话,这样提炼的:
其实,媒体做出这样的标题,潜台词也是在发问:光谈号召,那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号召法呢?
指望女青年听几句劝就留在农村?那不太可能,人家毕竟不傻。所以只能是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通过“利诱”的方式让她们留下来。
但问题又来了,该怎样优惠?
如果政策只针对女青年倾斜,比如女青年留村奖励几万、安排好工作、或者为其创业提供条件……那么本来就看不上村里男青年的女青年,有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岂不是更看不上村里男青年了?这不帮倒忙么?
再说了,这种以性别为标准的倾斜,也势必会因为公平性的问题,招致男青年的不满。
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种可能:给农村青年各种优惠,不分男女,吸引他们都留下来。这当然是可以有的,但这不还是水涨船高、零和博弈吗?
还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只给农村男青年优惠不就好了,只给男青年加分,女青年不就可以看上了吗?
呵呵,你试试?女青年恐怕更气不忿,去城里谋求相对更加公平的生活环境了。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最多只能解决农村青年不足的问题,很难解决农村女青年不足的问题。因为总的基数就摆在那,是长久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历史遗留。
当然,对于湖南湘阴的政策,也有人适时跟进了评论。其中就有我们开头看到的《“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不过,这篇文章看似为政策鼓与呼,但貌似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在社交平台上,这篇文章惹怒了很多人,被大量批评、挖苦和讽刺的留言覆盖:
的确,看到这个一本正经的标题,发在一本正经的官方网站上,作为一个男的,我也震惊了好久。
只是乍一看,我还以为是“暖男工程”呢,是为了号召男性去关爱女性呢。但看完文章发现,作者是在号召女青年留在农村,给大龄男青年暖被窝。
其实细看整篇文章的内容,作者论述的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
“加大乡村振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的吸引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降低结婚成本,下大力气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农村大龄男本身也要自强,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自己强大起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将女孩吸引到自己身边。”
这些话其实没有多大的硬伤,也是连农村大龄男青年都想得到的方法。但为什么他们还坚持留在农村守着几亩地,这就是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
关于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儿的问题,近年来其实很多人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其中不乏奇葩。
比如,提出一妻多夫制的:
image
但也只能徒增笑料罢了。
男青年比女青年多了几千万,已经是一个事实,再怎么调节,按照法定的、公序良俗的一对一的结婚规范,也必然有大量男青年落单。
到底该怎么办?这恐怕只能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也即引进更多的国外新娘。
说白了,那群找不到媳妇儿的男青年,归根结底不还是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不尽如人意吗?但是对比国外的一些地区,他们的条件就未必没有优势了。
当然,这也只是解一时燃眉之急。
从根本上来说,若想让青年男女多结婚、多生孩子,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呀。
而所谓的“服侍”“暖被窝工程”等措辞,确定不是成心的?但女青年就是这么被吓跑的。
人口减少,这些地区拉响警报 | 中国“最能生娃”省份排名出炉 |
人口越来越少 中国区县合并潮来了 | 中国13省公布人口数 中西部多净流出 |
中国城市10万人民币补贴生3孩 女权人士不满 | 中国在呼和浩特推生育补贴 料将全国落实 |
江苏人口数据吓人 引舆论关注 | 网民发文:妇产病区18间病房 只住了4个孕妇 |
中国博主发现人口巨减 马斯克版AI捅破大秘密 | 中国结婚锐减暴露惊人的人口危机 |
不结婚就滚,山东企业新规惹争议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习傻眼!人刚走,越南翻脸速度惊人 |
3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这份关于中国的民调出乎两党意料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