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多地今年出现严重乾旱。9月1日,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发表一篇文章指出,“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不料,5日四川泸定县就发生规模6.8地震,让所谓“旱震理论”再度受到关注。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微信公众号“贵州地灾防治”9月1日刊载题为“话题: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是危言耸听还是科学预测?”的文章称,“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文章并列出:1972年中国华北地区遭遇大旱,三年半后,1976年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1986年云南遭遇严重乾旱,两年后,云南澜沧发生了7.6级地震,云南耿马发生7.2级地震;2004年,秘鲁遭遇十年一遇大旱,三年后,2007年秘鲁中部海岸发生了8级大地;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两年后,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中新网指出,中国地质学家耿庆国系统研究大旱与地震之间的关係,提出“旱震理论”。他认为,“凡发生过6级以上大型地震的区域,在地震发生之前的1-3年间,往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乾旱灾害。乾旱的地域越广、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那麽之后所发生的地震强度就会越大、破坏力也越强。”
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耿庆国的理论本身有较为複杂的研究指标、研究要素和研究方法,不能用一句“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来标签化、简单化理解,更不能在一次地震发生后来过分放大传播这句话。在地震预报领域,也不能以一种气象事件来简单进行地震预测、预报。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于乾旱和地震的关係尚无定论,但孙士鋐说,“有一点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即我们感受到的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肯定有关联。”
对于地震发生的规律性研究,孙士鋐表示,地震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性的特徵,地震在时间上也有相对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
“比如,一个时段集中在四川地区,一个时段集中在甘青地区,一个时段集中在华北地区等等,从全球来看,还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等”;“我们说四川地震多发,也只能说它在一段时间内多发,我们说华东华南地震较少,但也不能保证未来一百年,这一地区就肯定不发生地震。”
孙士鋐表示,从地震研究来说,这种规律性现象较为明显,但要想科学解释这些规律性现象,目前依然比较困难。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火爆全网:付鹏汇丰演讲(内容梳理 & 全文 |
2 | 惊传:轮到蔡奇了?儿子被中纪委带走调查 |
3 | 苗华落马 意在习近平?传背后主谋是他 |
4 | 巨震!全球巨头濒临破产 美国1.7万员工前途 |
5 | 美国宣布:终止与该国战略伙伴关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