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中共媒体香港01报道:俄军受挫下的上合峰会召开,若美国无法拖垮俄罗斯,中俄合作上不封顶。
9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第二十二届元首峰会于乌兹别克的登场。综观时局,峰会的召开乘载了两重特殊背景。
第一,这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上合组织的首次“完全线下”元首峰会,且俄罗斯一方提前释出消息,指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又译作普京或普京)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总统扎帕罗夫(Sadyr Japarov)、土库曼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G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伊朗总统莱希(Ebrahim Raisi)、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Shehbaz Sharif)、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 Aliyev)等人会晤。显然与会元首除来自8个成员国外,还包括伊朗这一“准成员国”,以及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对话伙伴”。
催生“欧亚”的并不只有中俄交好
然而影响中俄于欧亚互动的因素,并非只有两个当事国。由历史视角观之,美国对中俄的战略压迫、在中亚与中东的介入失败,才是促成中俄协调“欧亚秩序”的真正根源。
就中俄两国的外交传统来看,相互结盟并非常态。俄罗斯长期希望融入西方世界,故往往更重视与欧洲、大西洋国家的互动;中国则受自身地缘位置影响,更关注太平洋地区的秩序格局。总体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后冷战年代的中俄外交政策主轴,皆是融入自由主义国际体系,同时增加自己的国际政治权重。
然局势之所以没有照此趋势发展,美国的政策僵化与误判可谓关键。首先,美国的对华、对俄政策仍带有强烈的冷战色彩,缺乏应对新时代中俄关系的灵活性,面对中俄希望融入世界体系的渴望,其选择在欧亚两侧的台海与东欧持续施压,导致两国涌现“遭到包围”的焦虑;而在国际权力格局层次,美国忽视了“多极化”秩序的成形,认为自己仍是1990年代所向无敌的单极霸权,故在施压中俄上无所畏惧,眼中只看到“和平演变”的发生概率,却未留意中俄在欧亚背靠背的实际可能。简言之,综观美国在后冷战年代的外交政策,其既无法深层次改变中美俄关係,也无法让正在崛起的中俄融入国际体系;正如华盛顿对欧亚两侧的施压,不仅未能遏制中国与俄罗斯发展,甚至还为中俄和解创造了最佳条件。
在此情况下,身处欧亚核心区域的中东、中亚,也在经历美国介入又退出后,出现了秩序崩塌,从而给了中俄协调机会。2001年,美国以“反恐战争”之名入侵阿富汗,成功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又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终结萨达姆(Saddam Hussein,又译作海珊)时代。然而风头无两的美国并未提出可支援中亚、中东发展的大型专案,也未设法推动自贸协定、打造共同市场,而是日渐身陷反恐战争的军事泥淖,并让自己与域内各国持续离心。2010年,“阿拉伯之春”于北非爆发,美国对此大力支持,但此一变局的直接结果,除了颠覆原有政权外,便是催生遍地内战与伊斯兰恐怖主义,导致了区域不稳与混乱;2014年起,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开始在于伊拉克与叙利亚攻城掠地,但美国对此变局几乎一筹莫展,西方联军在漫长缠斗中损失惨重,最终真正由伊拉克、叙利亚两方向遏制“伊斯兰国”扩张的,还是伊朗与俄罗斯的军事精鋭。
综上所述,美国在中东与中亚的多年“经营”,大抵可总结为两点:在经济建设场域,美国提不出欧亚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也没有制定欧亚中部国家的合作议程;在军事政治场域,美国强行闯入欧亚中部,摧毁旧有政治和社会结构,却又在“重返亚洲”、“印太战略”的考量下任意离去。简言之,便是反恐无能又任意退出、策动颜色革命又无力治理。
如今外界观察中俄如何协调欧亚秩序时,往往会以“修正主义”的口吻描绘两国,将中俄形塑为世界秩序的挑战者。但由历史视角观之,中俄的相互靠近,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错误战略压迫的结果;而欧亚之所以出现“可被协调的空间”,也大体来自美国任意进出所导致的秩序崩溃。
2022年7月7日,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处发布照片,相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左)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外长会前的双边会晤中握手。(AP)
“欧亚”的存续仰赖中俄协调在此脉络下,观察往后的中俄互动与欧亚整合,两大机制堪为关键:美国的战略压迫、中俄的分歧化解。
而与眼下的俄乌战争相结合,或可如此总结:美国对中俄的战略压迫短期难止,如若普京政权因俄乌战争垮台,中俄在欧亚大陆的协调关係将有高概率生变,但美国也已无力重返,欧亚中部可能重演混乱、发生权力重组;而若美国持续施压,却无法在乌克兰彻底拖垮俄罗斯与普京政权,则中俄在协调欧亚秩序上将更能合作无间。
综观中俄两国近年的欧亚互动,可谓合作中带着防范,但这一防范伴随美国的战略施压,正在持续消解。早在2003年,中国便曾提出创建上合组织自贸区、上合组织发展银行等倡议,但俄罗斯始终不愿回应;2013年,中国启动了横跨欧亚的地缘经济倡议“一带一路”,俄罗斯随后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係”,欲与“一带一路”倡议分庭抗礼。然而伴随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欧俄关係陡降,2022年的俄乌战争更是重创莫斯科与西方的全面互动,俄罗斯开始放鬆对中国的种种“顾忌”。例如中国、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三国于1997年签署的“中吉乌铁路备忘录”,曾在普京反对下延宕多年,却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于2022年5月迎来普京点头,如今该项目有望于2023年正式动工。对北京来说,并从不反对成为既定的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只是希望中国能在其中拥有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一席之地。在此脉络下,经纬欧亚秩序更多是“长期防御”的思维体现,意即在抵御美国施压的考量下,希望缔造“相对不受美国干扰”的政治与经济空间。在此情况下,与俄罗斯协调沟通自是必行之举。
而对俄罗斯来说,其在经营欧亚上具有地缘与历史优势。从文明经纬来看,俄罗斯是欧洲与亚洲的汇融;从历史积累来看,通过苏联的长期统治,俄罗斯在高加索、中亚都具有维和潜力,对许多有意抗衡恐怖主义的欧亚国家来说,俄罗斯是重要的区域安全保障。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有必须克服的障碍。第一,俄罗斯长期以来都将欧亚当作“反西方”外交政策的筹码,不论是增加或减少对此地的战略挹注,其执念根源都是对西方的拥抱与拒斥,往后若要真正深化自己的欧亚国家角色,便要在战略思维上真正将欧亚当作主体来对待;第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太想成为“独立于中国”的欧亚影响力中心,未来若要在欧亚深化与中国的协调合作,其对华取态就必须有所改变,既要推动俄罗斯的擅长议程、发挥己身优势,也不能过度排斥北京的经济与政治存在。而俄乌战争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上述两大障碍的消融。
俄罗斯如今成为西方公敌,转向欧亚已非过渡政策,而是必走之路;面对美欧的战略施压,中国与非西方世界是其理所当然地争取对象。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中俄对于多极化世界具有同样的嚮往,在抗衡美国压迫上形成了共同利益,欧亚大陆可谓是其天然合作场域。如若普京与俄罗斯能撑过此次俄乌战争,中俄协调欧亚未来的趋势将可大致底定。
【中俄关系与欧亚秩序Q&A】
促成中俄协调欧亚秩序的关键是什么?美国对中俄的战略压迫,及其进出欧亚中部后引发的秩序崩溃。
俄乌战争对中俄协调欧亚有何影响?俄罗斯将更加转向欧亚,且只要美国无法在战场彻底拖垮俄罗斯,中俄的合作空间将持续上升。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内幕首发:习家军惨烈大火拼第二幕开演 |
2 | 习近平有多狂有多狠?默克尔回忆种种细节 |
3 | 前中南海官员:中共大变局已经到来 |
4 | 冯小刚坦言:她太能装了,一辈子也别想红 |
5 | 不怕被约谈!中国学者直言中国经济前景悲观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