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朋友说,每当有平时不联系的亲戚朋友主动套近乎,都会紧张。因为大概率是要借钱了。如果对方直接开口借钱,还的概率还大一些。如果绕半天圈子,还不切入正题,多半是不准备还了。如果把你捧得跟一朵花一样,把双方关系说得重于泰山,那钱肯定是有去无回了。
疫情以来的这三年里,经常见一些地方给市民写信,见多了也就习惯了。但是最近又读了几封信,脑子里突然出现朋友关于借钱的高论,不由得产生一个联想:在封控之际给市民写信,不就是找大家要钱吗?
关于封控,已经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静默,比如非必要不,但究其实质,一部分市民失去了工作,大多数市民失去了完整的生活。失去工作的,也就失去了收入,相当于交了钱。没失去工作的,生活上也会增加若干不便,失去若干空间,也相当于随了份子。不能说他们没有付出。
给市民写信,说白了就是让大家交钱。交工作、交时间、交出门权限,都是交钱。人只要移动,就有机会,从移动变为静止,机会消失,钱就损失于无形。市场经济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大家挣的都是看不见的钱。认为居家没有损失,那是小农经济的无知。
要钱可以,名义得说清楚,是AA聚餐、摊派还是借款?个人认为,应该算借款。所以商户损失、居民生活成本理应有所补偿。但从来也没人计较这事,只好聊备一说,仅供参考。
纵览那些给市民写的信,从来只见谈情怀,谈担当,谈敬意,谈坚持,就是不谈钱。好像市民的所有退让和付出都没有成本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喊一声英雄,所有账单全都黑不提白不提了。
个人认为,防疫跟买保险没有本质区别,人人掏钱,平摊风险。这账应该算细一点。保费究竟是多少,能够获得何种保障效果。
我这么说,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觉悟低、格局窄。行,那咱就按觉悟高的方式来谈。假如有市民在封控期间还不上房贷信用卡,银行能不能讲讲大局观,给予减免呢?咱也可以叫你一声英雄,给你加加油。
总不能说,轮到市民交钱的时候,讲情怀讲觉悟,一笔不够再交一笔,既没欠条也没说法。而等到市民撑不住,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要亲兄弟明算账了。我跟你亲兄弟,你跟我明算帐,天底下没有这样讲理的。
现在疫情新闻的评论区越来越难看,我想根本原因就是账没算明白。既然如此,我有一个建议,或许可以塞住悠悠众口。
以后哪个城市或城区再封控,就阶段性、区域性废止市场经济,全民吃一阵大锅饭。饮食、医疗、教育统统全免费,已付费的部分,按比例退还。贷款一概暂停。所有成本,公共财政买单。
我这个建议或许粗疏,但至少公平。要讲情怀,就把情怀讲透。要按暂停键,就把暂停键按到底。不能有的时候谈感情,有的时候谈钱,把一些人的工作按了暂停键,水电煤贷款房租却照常运行。
你要见外,咱就见外。你要见内,咱就见内。总得有个一致的标准吧。
市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感情充沛的信,而是条目清楚的对账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2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3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4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5 | 发文怒骂,川普对他已动“杀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