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1年了,中国看到俄罗斯被踢出SWIFT之后,西方国家与俄罗斯金融脱钩造成的窘境,积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还试图游说中东国家在能源交易弃美元、改采人民币结算,惨遭中国经济学者打枪,直言中国国内对去美元化的讨论流于情绪、不现实,质问中国这样做可以得到什么?连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都说,美中金融脱钩不现实。
《日经亚洲》及《南华早报》近日陆续对俄乌战届满一年后,美中俄金融脱钩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解析。文章指出,作为银行间国际汇款网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去年3月接受美欧日的要求,将俄罗斯大型银行排除在外,俄罗斯在出口结算中,美元和欧元计价从9成降至5成,明显转向不易受制裁影响的人民币和卢布计价。
以原油等能源交易观察,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并未遭受SWIFT制裁,包括日本在内的天然气继续以美元和欧元计价结算,但比率大幅下降。而俄罗斯将对中国天然气出口的结算,则从之前的美元计价,改为人民币和卢布计价,这扩大了人民币计价市场。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降低犯台制裁风险
由于中国见识到金融制裁的威力,加上侵台野心日益增强,为降低遭制裁风险,做了最坏的打算,趁机推动对抗SWIFT的机制。
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1月交易件数,每日平均达到2万1000笔,增至俄乌衝突前的约1.5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中的比重,也从两年前的 2.05% 跃升至去年12 月的 3.91%。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抛美债、曾持黄金。截至去年底,北京减持美国国债8671亿美元,较前一年度减少1732亿美元,创12年来新低。并从去年 11 月开始连续三个月增加了中国的黄金储备,总量达到 6512 万盎司。
此外,习近平去年 12 月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也游说阿拉伯国家在双边能源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
人民币取代美元 中国痴人说梦
对此,1位匿名知名中国经济学家告诉南华早报,中国国内对去美元化讨论过于情绪化,建议北京尚未权衡利弊之前,切莫仓促做出任何决定。他说,“我们生活在美元体系是一个现实,短期不会改变,中国从美元体系受益大于损失。”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短期内,中国不太可能出现俄罗斯与西方之间金融脱钩的情景,“我们为什么要敌视美国?中国可以从中得到什么?一旦两国和解,金融制裁等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音译)也对美中关係持谨慎而非悲观态度。他说,金融制裁不太可能,因为美中关係不同于美俄关係。我们在经济和金融上联繫在一起,脱钩不现实。
摩根士丹利同样观察到中国在处理对外关係时,转向实用主义。本月初曾说,在当前关头,中国没有什么动力采取硬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