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关于民粹、中美…,点评任正非的“真知灼见”

www.creaders.net | 2023-04-23 08:07:28  议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导读:学生转给我一篇网文,题目叫《任正非的伟大,是尊重常识的伟大》,发表在2023年3月30号的“国际博弈局”网站。由于大家都在热议,赞同和反对都有,争论相当激烈,学生希望我做个点评。

我发现,文章原作者化名“琉璃的白”,最早发表在2019年6月14日《今日头条》上(链接地址)。奇怪的是:为啥同一篇文章,标题和内容完全一样,三年前影响不大(起码我没任何记忆),而今却热炒起来?是宣传手法改变?指导思想升华?仰或读者有了“新思维”?为满足学生要求,也出于好奇,于是认真拜读,随手写下点评文字,记录思维片段,既反馈给学生参考,也转发给《议报双周刊》发表,希望更多读者批评质疑。

为节约篇幅,我把原文浓缩,删减无关部分,仅保留骨干和重点语句。后面是我的点评。

原文:从今年1月份开始,华为老总任正非,先后接受(海内外)….多家媒体采访。….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震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我们从中梳理了13条“洞见”,并进行了粗浅解读,希望能为您带来一点小小启发。

点评:既然提到“尊重常识”,那么,按常识思考并行动,应该属于正常社会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吧,怎么能叫“真知灼见”?还吹嘘什么“震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老关怎么没有震动感?我实在看不出“常识”与“真知灼见”之间,有啥关系?比方众人夸耀“皇帝的新衣好看”,只有童言无忌,说皇帝光腚,根本没穿衣服。咱们如果因此众口一词,都夸奖孩子有“真知灼见”,是否说明自己有病?

原文:1,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是害国的:——任正非说,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是害国的。任正非说得一针见血:因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在“开放”,民粹主义的思想会导致我们落后。

点评:民粹主义非但害国害群,也害自己。自己花钱买的丰田车(也许还是国产),砸烂不可惜?钱是偷来的?再说,民粹狂热跟盲目崇洋,其实是一体两面,翻脸如翻书,都是缺乏自信的病态表现。当年发匪杀洋人如此,如今砸美领馆还是如此,刚刚扔完石头,就去排队要签证,还大言不惭,毫不脸红,说什么“为了反美,必须留美”!

原文:2,不要骂美国企业,要骂就骂美国政客:——面对“断供”,很多人都在骂美企。但任正非看得非常通透:美国是法制国家,企业不能不遵守法律。所以不要骂美国企业,要骂就骂美国政客。任正非牛就牛在——永远不被反美情绪所左右,不仅能把愤怒和理智分开、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还能把美国和美国政客分开、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

点评:这段说辞,充分暴露对美国社会无知。企业是谁?应该包括老板、股东跟员工,即美国选民吧?政客是谁?是他们投票选出来的民意代表。你说怎么分开?尽管政客偶然也有违背民意的丑闻,但他们不敢离谱太远,除非不想连任。这跟咱们活化石人大代表(申纪兰等人)完全是两码事,不要混为一谈。另外,如今美国参众两院,分别被两党控制。在许多内政议题上,可能针锋相对,甚至难以调和,唯独对华政策,高度一致,也大体符合他们的民调结果。所以,老任想当然,以为美国政企之间、官民之间,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分化利用。这种愚昧无知,可能导致对中美关系的另一种误解和误导。

原文:3. 我们和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是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任正非有句话说得超级漂亮: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任正非看到了“大势”,他与川普相比,你说谁像商人谁像总统?

点评:老任想到中美需要合作,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但他不便说的是,“需要”跟“能否”,并非一回事,更不是无原则的“互利双赢”。老基辛格都看到,蜜月期是回不去了。文章发表两三年来,两国关系恶化速度够惊人。这次不分出胜败输赢,不建立可监督核查的新规则,不可能重新拥抱,更别提在山顶上了。说到总统资格,川普是政治素人,口无遮拦,优缺点明显,又面临司法诉讼,前途未卜。任正非更显老练,要是咱们开放自由竞选,老任胜选率,起码高于武大郎开店那伙。至于能否脱颖而出,治理好一个大国?不能仅看华为成败,恐怕还得看他的治国理念和个人操守,是否获得选民认同。

原文:4. 中美贸易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水平:——任正非强调:芯片问题,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砸物理学家。…… 得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教育为国家输送人才。所以,中美贸易战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水平。5. 要和美国竞争,唯有提高教育:——任正非说,华为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在于吸引了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类工程师…… 6.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任正非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创新人才来自创新的基础教育。7.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和最有效的国防。”一个国家的强大,是由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决定的。8. 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振兴教育,最终要靠教师。只有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很好提升,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点评:因为这有5条都到谈教育,不妨合并点评。强调教育重要,这没毛病。但过份突出教育,不计其余,就有“唯教育论”或者“教育万能论”嫌疑,没抓到问题的症结。首先,你能说党国不抓教育?投资不多?力度不大?与1978年相比,如今硕博数量,何止增加十倍百倍?但数量多质量低,特别高官在职博士,连论文都不敢亮出来。本科数量,更是吓人,但多少人在送外卖快递?其次,就算有洋文凭和真才实学,被高薪聘回来的尖子,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党国体制下,真能发挥作用吗?有些受不了压抑,二次出国的大有人在。第三,教育的关键不在砸钱。要说薪酬,中国教师不算低了,一般高于同等学历的技术人员,更高于普通工农。而在欧美,教授跟电工薪酬相差无几。根本问题还在能否受到尊重,可以不当传声筒,拒绝向学生灌输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假大空。咱们能做到吗?如果继续以党代政,政治挂帅,压制思想,扼杀求真务实的人性,鼓励讲假话,打小报告,嘿嘿,我看再砸钱也培养不出科学精英。我曾在《对等开放》一文说过,如今是信息时代,小小芯片的研发生产,凝聚着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包括信息流通激发出的创新火花。没有网络信息自由交流,别说产生不了思想家(社会人文学家),也难产生科学家和发明家。

原文:9. 盲目人口红利化是错误的,生产方式将走向人工智能:——任正非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生产线,基本上是没有人的,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未来的生产线是完全自动化的。”任正非觉得:这个社会最终是要走向人工智能,所以如果现在还一味强调追求人口红利,是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

点评:人工智能淘汰人工,跟17世纪英国工人的“技术恐惧”(捣毁机器),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技术进步挑战人类尊严。一方面效率提高,财富增加;另一方面用工减少,失业率上升,收入两级。但人类不会蠢到让劳动人口,随着技术进步而自我毁灭。英国是怎么解决的?很简单:把人当人看待,不当工具看待,人人有饭吃,你活我也活。于是,我们看到工人罢工,缩短工时,增加福利,提高薪酬,水涨船高,共同富裕。如今非但普遍实行8小时工作日,5日工作周,还有带薪假期,配偶也领退休金等等。更有国家,开始研究周休3天,32小时工作周。按这个趋势,未来以休闲娱乐为主,上班工作为辅,完全有可能。而咱们号称社会主义,许多人还在996制度下疲劳呻吟,连40小时工作周都不敢奢望。任老板如果有抱负,不妨做个表率,在自己企业内部,探讨一下人性化的共同富裕新路。

原文:10. 哪个国家有更好的机制、更开放的政策,哪个国家就会崛起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任正非详细解说了世界上两次人才迁移浪潮。他为什么要讲这个?其实就是强调一个规律:哪个国家有更好的机制、更开放的政策,哪个国家就会崛起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所以任正非提醒:我们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点评:这段话接近问题实质,但欲言又止,不敢说透。老关不妨替他引申:更好机制是什么机制?就是改革开放,简称改开。改开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因为市场,而且只有市场,才能实现要素最佳配置。但市场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离不两大前提:一是人的自由(自由思想,自由择业,自由迁徙,自由结社等等),也就是私有制加民选政府;二是司法独立,保障公平立法与公正执法。提到开放,不仅仅指开放商品和劳务市场,更要开放思想市场,权力市场等等。有人会问:思想,权力跟权利,也有市场一说吗?老关认为有。如今一个词汇术语或者冠名,都有专利,更何况观点,思想,理论?说它们也是商品,毫不奇怪。在一切都讲究竞争的当代,难道思想市场就不许竞争?如果没有竞争,要辩论跟投票有啥用?说到政党及理念,无非就是推销某种政治商品,或者竞选诺言,让消费者(选民)用选票认购。如果选民发现上当受骗,买了假冒伪劣,他们当然有权另选,甚至追究索赔,因让渡了自己部分权利,为此付出过代价。这已是民主国家的共识,也是人类必走的光明正道。

原文:11.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这不是说“雷锋的奉献精神过时了”,而是在提醒:中国现在很多政策,不利于吸引顶级专家回国。光讲爱国、奉献没用,我们必须得制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也就是任正非说的:我们要创造一些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

点评:在我们学生年代,毛爷就宣扬雷锋精神。我看到写给外人看的所谓“日记”,配上大量摆拍彩照,当时就怀疑过是宣传杰作,并非真实的私人记录。类似宗教宣传哪里都有,问题是不能过份,天天宣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算确有个别宗教圣贤,官方也不能当成生活常态,拼命往“一大二公”上靠。三面红旗摇得过猛,最后结果是大饥荒饿死人。再说了,人是社会动物,有自私贪婪的动物性,也有同情互助的社会性,两者缺一不可。只要合理合法,两种属性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没有竞争获利的冲动,就没有努力钻研,刻苦奋斗的动力,社会发展无从谈起;没有同情互助的情怀,就没有安全和谐的秩序,人类也不会走出丛林,发展出今天的灿烂文化。抹煞利己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夸大利人的神圣光环,最终会导致虚伪欺诈,不利于社会正常发展。

原文:12.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中国一直都很强调自主创新,但任正非泼了一瓢冷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很难成功。老任为什么这么讲?其实他是在讲大势——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封闭式创新,成为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新范式。所以他说,不应关起门来自主创新,而应该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点评:“自主创新”这个词有啥不对?我还真没参透。“自主创新”应该相对于“照抄拿来”而言,不是相对于“互助合作”。谁都知道,科研分工高度发达的今天,神仙也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研发。分工越细,越需要相互参考,取长补短,所以需要信息自由流通。但这跟独立自主研发四新(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并行不悖,没有冲突。没有自主研发,没有独立创新,没有标新立异(包括千百次失败),还有市场竞争,技术突破可言吗?这里不得不提到林毅夫和杨小凯的“后发优势”跟“后发劣势”之争。林强调“拿来主义”跟“弯道超车”,杨小凯也承认有一定作用,或能赚到一定便宜。但“后发劣势”是指,过度依赖“拿来主义”的恶果之一,是忽略(甚至拒绝)学习人家之所以先进的制度原因,不改革自己那套扼杀创新的体制弊病,最后结果,“后发劣势”就变成了“后发劣势”(也叫后发诅咒),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后面拾屁吃。所以,老任反对“自主创新”,我认为不妥。他或许还是相信林毅夫,对杨小凯的警告,要么没听懂,要么不认同。

原文:13. 应把知识产权当成物权:——任正非其实就是想强调:知识产权法若是物权法的一部分,侵犯知识产权就是侵犯物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原创发明。我们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而不是西方拿来卡我们的借口。

点评:知识产权争议,是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之一,也是华为遭遇滑铁卢的痛点。我赞老任实话实说,把偷骗技术,等同于骗钱骗物。老关在《对等开放》的文章中也说过,国人没有尊重知识产权的传统,跟孔乙己说“偷书不算偷”同出一源,这里不再重复。说到知识产权,并不局限于技术发明专利,应该包括所有商标,品牌,设计,包装,著作权等一切智慧产权,都应该包括在内。曾有个会说中文的洋学者,私下问我,为啥中国造假如此普遍?我偷偷告诉他,你查查字典,看“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领导带了坏头?树了坏榜样。连“共和国”三个字,都是假冒。从官方文件,报刊社论,再到领导人报告,甚至统计数字,有几句真话?老百姓说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已经成了生活常态。在这种体制下,伪劣假冒焉能不成为社会常态?

原文:任正非2万字访谈实录,这几天为什么火爆了整个中国?一是任正非展现了极其难得的企业家格局。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把愤怒和理智分开,把美国和美国政客分开,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而这种胸襟和格局,正是当下中国发展极其稀缺的,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二是任正非说出了“弥足珍贵的常识”。…. 因为他说的常识在这个时代是稀缺品,很少被企业家这样公开表达。常识的回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好在有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能在关键时候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又是敬重对手。华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守住了常识。任正非之所以伟大,是尊重常识的伟大。…. 我们都应该好好读读任正非访谈实录,因为在让常识成为常识的路上,只有一个任正非还远远不够。如果任正非很多观点能够成为全社会共识,我们就会少摔很多跟斗、少走很多弯路。而且,只有尊重常识、尊重人性,中国才会产生十个乃至百个任正非。

点评:这是文章的结尾,意在总结全文。所以,我的点评,也应该有总结意味。只说三点:第一,论时间,该文已发表两三年,以前没激起太大反响。如今冷饭热炒,除了学生比较敏感,让我点评之外,官媒没动静,说明中宣部不热衷,甚至不认同。所以,我不认为主流舆论有拐弯迹象,大家不要想太多。

第二,就算顶层有意拐弯,也非老任这篇旧文所能胜任。需要拨乱反正的任务太重,欠账太多,必须从根上改起,解决姓资姓社问题。起码,要像七十年代末那样,从基本理论上查旧账,看需要推倒重来,甚至追究责任的重大失误,都有哪些?上次真理标准大讨论,本来要向姓资姓社的纵深发展,结果被邓陈等老顽固强行压制,以“猫论”搪塞过去。这次,如果大辩论,恐怕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一来权威递降,再没人能一言九鼎;二来不把话说透,根本就没法拨乱反正,找不到重拾信心的路径。

第三,恕我直言,当前内外交困,当局既没权威,也没胆量,更没能力,规划任何拨乱反正行动,连虚晃一枪都做不到。清华教授孙立平说的“缺乏三感”(国家的方向感、精英的安全感、百姓的希望感)是社会真实写照。高官心里都明白,用搞什么“基层调研”吗?那无法是个障眼法,给不作为找块遮羞布而已。总之,目前似乎各行各业,都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能否出现奇迹,突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老关乐观其成,但不敢奢望,唯有焚香祈祷,祝告上苍了!(作者:关凤祥)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两件大事壮胆!北京可能有突然动作
2 捅破天了!这个数字要压死习近平
3 突发!以军宣布:沙哈迪被打死
4 重头戏没了!习出访巴西前,收到坏消息
5 亲自下场 习近平急了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