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罕见!银行急了

www.creaders.net | 2023-05-01 12:09:40  子木聊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4月以来,全国中小银行突然开始大幅下调存款利率,你降20个基点,我降40基点,呈现出一边倒的溃败趋势。

储户不得其解,暗暗抱怨,钱没赚多少,利息倒是降了不少。

遥想当年,4%以上的大额存单遍地都是,人们都嫌少,而短短几年的现在,人们只能在2%-3%的利息存款中,寻求安慰。

1年定存利率更是进入“1字头”,基本解释了什么叫做“打发人”。

为什么中小银行会在4月集中下调存款利率,未来利率趋势如何,人们在这场降息风暴中又该如何规避风险?

希望下面的文字,能帮大家看清真相。

如果关注存款利率,应该会发现,去年银行有两轮比较强烈的降息潮,一轮是4月,另一轮在9月。

这两轮降息潮,战略企图很明显——释放流动性,刺激消费。

01

大银行基本都响应了号召,参与降息,中小银行却都藏的挺深,一个没“跟”。

这是因为中小银行相比大银行的竞争优势本就不明显,全靠高利息吸储,发点儿礼品,整点儿优惠,老头老太太,乐在其中。

可一旦利息降下来,甭管平时感情多好,存款会毫不犹豫跑到大银行里去,严重影响中小银行的生存策略。

但为什么中小银行会在4月跟进?

其实银行业一直都有个规矩。

每年的1-3月份是“开门红”,是拉存款的旺季,一年存款能拿到多少,全靠第一季度的努力,毕竟存款才是立行之本。

进入4月份,所有银行都能预估年内的任务是否能完成,这时候紧要关头是如何做贷款,推销产品等等。

1-3月拉存款,4月定策略,这都是水到渠成的表面规则。

但深层次,今年跟过去,大有不同。

一位资深银行朋友跟我说,今年吸储吸储,越吸越不对劲……甚至有些害怕。

存款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很快超额完成目标。

数据上也有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0.23万亿元,比上月末增加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基本又创下历史新高。

但贷款呢?遥遥无期。

企业不贷款不扩张,人们不买房不买车,银行跪着都做不了多少单子。

这很危险,银行盈利,来源于吸储放贷之间的利差。

行业内有一个标准,1.8%,是银行维持合理利润情况下的净息差参考线。

而现在大多数银行都低于这个值,2022年29家上市银行,有8家净息差低于1.8%,占比接近3成。

存款是银行最大的负债,如果贷款需求长期羸弱,将会放大负债效应,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所以还没到4月,中小银行其实基本达成了共识,降低存款利率,谁不降,谁这一年就是二杆子干活 ———傻干。

整体来说,今年这波中小银行降息,并不是开启新一轮降息潮,而是对去年2轮降息的跟进,也叫做“补充”。

但却对未来十年,却又是一次新的开始。

长期来讲,利率只能越来越低,形势很难扭转。

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职能,而银行,也一定要服务于经济运转。

现在的经济复苏缓慢,唯一且有用的方法只能是继续针对实体经济降准降息,尽可能地释放流动性。

贷款利率长期下行,为了平衡净息差,银行只能被迫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其次,短期内人们专注于存款的心态很难改变。

经过大疫三年,市面上出现了一批坚定不移拿现金的人,他们拒绝大宗消费,死守着现金。

无论降不降利息,这批人会一直储蓄,甚至0息,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继续把钱存在银行。

02

一个连续在楼市、股市栽了跟头的朋友跟我讲:     

到头来明白了,通胀就像是生命的衰老,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炼丹、打激素想要逆行改命,很容易活不久。

大多数人没死于通胀,而是死在了抗通胀的路上。

如果想让人们不存款,唯一的方法就是房价大面积地上涨,点燃人们的追逐财富的欲望,逼出消费。

但现在来看,这种引导很难形成。

无论是贷款利率下行,还是民众存款意识难以扭转,两者均形成了强大的成本压力,迫使银行从追逐利润转变为“活下来”。

一旦预期形成,银行就会想尽办法博弈政策。

比如最近很多城市的房贷利率出现了反弹,石家庄、长春、福州、哈尔滨等17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回调至4字头。

即使政策端再想通过下调利率,刺激楼市,但银行却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利率反弹。

道理很简单。

当做生意无法通过“薄利多销”取得进步时,只能选择“有一单吃一单”的方法,提高利润空间。

接下来的房贷利率优惠的额度,大概率要用完了。

不仅如此,长期的大额存单、货币基金、国债等低风险稳健理财产品等等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未来只能越来越低。

而政策端也乐见其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银行把钱逼出来,用于消费。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最终这种局势只能形成两个结果。

第一种,像日本前几年一样,银行存款接近零息,人们宁愿把钱兑换成钞票,放在榻榻米下面,彻底进入低欲望社会。

第二种,积累到一定程度遇到奇点,出现迅速反弹的趋势,紧接着全社会迎来一波大通胀周期,所有资产价格飙涨。

至于哪种结果,要看接下来经济怎么运行了,但现在几乎所有力量都在迫使趋势向第二种结果进行。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2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3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4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5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