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华东医院前传 宏恩的岁月印记

www.creaders.net | 2023-06-03 15:16:11  方志上海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距离静安寺闹市不远的南京西路延安西路交叉口,有一片造型各异的建筑群落。这个有些神秘色彩的大院子,是上海知名度最高的医疗机构之一,这里不仅有先进的设施和高水平的治疗技术,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华东医院,创设于1951年。其前身是上海市军管会1950年10月接管并移交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宏恩医院(Country Hospital)。目前华东医院南楼(1号楼)便是原宏恩医院的所在地,建成于1926年,它的设计者就是享誉沪上的匈牙利籍斯洛伐克建筑师邬达克(Ladislav  Hudec)。

01

上海开埠后,随着西方传教士医师的进入,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人戴安乐(Charles Taylor)在洋泾浜小石桥王家码头(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开设首家西医诊所。咸丰三年(1853年)后,江浙等地中医络绎至沪行医,侨沪西医亦日渐增多,同时出现国人西医师。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医师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在上海县城大东门外创设中国医馆(The Chinese Hospital,1846年搬迁至租界内山东路,仁济医院前身),是沪上首家西医综合医院。至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先后开设有公济医院、同仁医院、宝隆医院、广仁医院、广慈医院等综合医院14所,共有病床2000余张,其中由国人主办有4所。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5年(1936年),随着城市日渐繁荣,人口增长,先后开设的综合医院有50所,新增病床4000余张。其中国人办百张以上病床的有5所:惠旅医院、沪东医院、东南医院、上海市立医院和广东医院;外国人主办的有3所,华人监狱医院、宏恩医院、伯特利医院(shanghai  Bethel hospital,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前身)。全市总共有综合医院62所,病床6000余张。

雒魏林画像。这位英国传教士为上海带来了第一所西医综合医院

搬迁至麦家圈(山东中路)的仁济医院

02

1926年6月初竣工并正式启用的宏恩医院,由上海潘荣记营造厂施工建造,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也是他1925年离开美国建筑师事务所克利洋行,独立开业后的第一个重要作品。“宏恩医院的建造是要建立起一个对社会各界开放的世界性医院,不分种族、不分国籍、无论贫穷和富裕,都可以来看病。”1927年4月,邬达克与美国医学专家合写的关于宏恩医院设计概况的报告,明确说明这座华东医院的前身建筑是为何而建立的。

而关于这座知名公共建筑的出资人也有一段故事。按照1926年5月24日《申报》的报道,一位“神秘先生”为营造医院捐助了巨资,内容如下:

宏恩醫院:茲有寓滬某氏,爲本埠公益計,特交本局大醫院一所,佔地二十五畝,坐落大西路十七號,取名宏恩醫院。惟該氏曾請將其姓名隠匿,故不宣布。該院之建造及設備極爲時新,均係該善士獨資創辦,並交該院秘理人常備金一宗,爲維持而發展之費用。某士贈送該院之時,曾立條件言明,專備寓滬外人應用,無國籍或宗敎之分,惟院中如有餘地,則管理人得有權力准許中國及其他等病人入院就醫。然背乎歐人習氣之病人一概不許容納云。該院管理人共九名,各國國籍皆有,該善士係其中之一。工部局董事長費信惇君亦在其内,並被推爲該院董事部部長。關於管理人任期届滿而須推委繼續人物之諸手續亦已籌畫妥貼。

关于这位“神秘先生”的真实身份,当时的报纸多有猜测。一说是“匿名的英国商人”,而在设计者邬达克的记录中则称其为“美国商人”。

1926年2月6日的《字林西报》也有如下记载:

“It is the creation of a wealthy Shanghai resident, who has built it solely in order to present it to the community. His feeling is that, having made his money out of Shanghai and having none to whom he can leave it, he would put it back again into Shanghai for the benefit of the whol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orth China Herald (dated Feb 6, 1926) )

其后多年,他的名字终于水落石出:查尔斯·雷纳(Charles Ernest Rayner)。按照1947年美国驻沪领事呈送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文件内容,雷纳先生确认为美国公民,并已移居加州圣芭芭拉。文件中涉及围绕医院管理等问题与中方交涉的内容,但关于“神秘先生”并没有更多的信息。(下图)

资料来源:美国国务院历史档案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47v07/d1129

在其他一些零碎的信息片段中,我们可以得知,雷纳先生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加入著名的德国礼和洋行( Carlowitz and Co.),当时还在天津任职的雷纳已加入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20世纪早期转任上海礼和洋行高层,其后又有一间名为 Housser & Co.的公司,并涉足上海多个码头资产。据仅有的一些文献记载,二次大战结束,雷纳移居加州之后,一直深居简出,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95岁高龄去世。

1890年卷 Journal of the North-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List of Members 栏目中有关雷纳的信息

1912年卷 TheDirectory & Chronicle for China, Japan, Corea, Indo-China, StraitsSettlements, Malay States, Sian, Netherlands India, Borneo, the Philippines 中有关雷纳就职礼和洋行的信息

1925年卷TheComacrib Directory of China 中有关雷纳的信息

03

作为早期的代表作,邬达克在宏恩医院的设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医院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9平方米,楼高5层,局部6层,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该医院虽然被归类为古典风格的建筑,但邬达克在设计时非常注重它的功能性。在题为《建设一个全球地标》的设计稿中,邬达克阐述道:“设计要适合当地条件和亚热带气候,不能照抄欧美医院。采购设备不限于一国,采用各国最好的设备。”

 

宏恩医院平面设计图

地基施工中的宏恩医院

施工现场局部

大厅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全景以上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Victoria Libraries

宏恩医院平面呈“工”字形,分南楼、北楼、门诊楼三部分。南楼为病房楼,北楼为医务专用楼,门诊楼位于南楼、北楼之间并将南楼与北楼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典型而高效的现代医院平面格局。为了达到世界一流的标准,宏恩医院在设备投入上可谓不惜代价。每间病房都配备了美国进口三件套的独立卫生间,多人间尽量多配卫生设备,以便在炎热的夏天,病人可以天天洗澡。

整座大楼配备了瑞士品牌“苏尔寿”( Sulzer Ltd)的冷气系统,这样的全空调医院在当时的上海是首个,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而病房内X光、机械诊疗、水疗、理疗等医疗设施也都是全上海最大最好的,甚至洗衣房都采用了美国进口的最新设备。邬达克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例如烹饪病号饭的厨房和餐具室与护士站相对,当中用玻璃门隔开,以便护士监督,这样的格局至今仍不过时。

落成后的宏恩医院南立面

1926年6月9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以增刊的形式专题介绍新落成的宏恩医院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Victoria Libraries

20世纪30年代航拍的宏恩医院全景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

鉴于以上种种,宏恩医院刚建成就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1926年6月9日,上海的英文报纸《大陆报》对新近落成的宏恩医院用增刊的形式作了特别报道。该增刊中有不少关于宏恩医院外部建筑和内部设施的照片以及宏恩医院管理委员会成员、设计师邬达克等人的照片,并指出:宏恩医院的建成使邬达克的名声从“上海有前途的知名建筑师”直接提升到了“跻身远东最前沿建筑师行列”。

1933年1月23日《申报》医药周刊“上海市近十年来医院鸟瞰”详解列出各医院的基本情况 

1937年8月27日《申报》报道英国大使从南京前往上海途中被日军扫射,重伤后急送宏恩医院抢救

1944年9月22日《申报》刊发宏恩医院对国人开放的消息

1947年3月8日《申报》刊发原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病逝于宏恩医院的消息

1947年《老上海百业地图》中标注的宏恩医院及周边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北楼为上海市立第六医院所用 图片来源:《老上海百业指南》 2008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重印

由于直属工部局,且设施精良,医术精湛,所以宏恩医院一直为沪上外侨青睐,很多名流也都更愿意来此就诊。就算在上海沦陷期间,宏恩医院仍然正常运转,并医治一些滞留上海并被关押的西方侨民。1945年,日寇投降后,宏恩医院于1946年3月7日恢复营业,并继续在沪上医疗界扮演重要角色。

04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宏恩医院被接收后移交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翌年8月,在宏恩医院原址(现今门牌延安西路221号)创办华东医院,设病床60张,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一等2级以上专家教授和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

1954年划归市卫生局领导。1965年2月与比邻市公费医疗医院合并,改称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翌年3月又改名延安医院。1967年12月,医院南、北楼分列建制,南楼复称华东医院,北楼仍称延安医院。1970年5月,延安医院迁云南昆明,院舍划归华东医院,北楼仍向市民开放。1986年成立上海市老年病医学研究所。1990年底,有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98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07人。医院以老年病诊治、镶牙、内窥镜检查见长并具特色。20世纪90年代,华东医院又增建了东楼和西楼,规模进一步扩大。

1958年,华东医院编著的《简易针灸学》

1982年,华东医院编纂出版的《常见老年病的诊断和防治》 

20世纪80年代的华东医院南楼大厅内景

20世纪90年代的外宾门诊部

华东医院是上海最早使用CT检查的医院。图为20世纪90年代的CT室

1991年1月4日《新民晚报》刊登华东医院西楼对市民开放的消息

20世纪90年代,华东医院全景

现今的华东医院南楼(原宏恩医院)北立面及主入口 图片摄影:邱力立

目前,华东医院拥有东、南、西、北四幢医疗主楼以及十多幢配套用房,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以老年综合医学为特点,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开放床位1300张,现有44个临床医技科室,员工2000余人。宏恩医院旧址也就是目前华东医院的南楼(1号楼)在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补记

延安西路 达华宾馆——邬达克在上海最后的居所

距华东医院以西1公里的延安西路江苏路西南角,有一座现代简约风格的建筑,这就是达华宾馆。这栋历史建筑原名达华公寓(Hubertus Court),门牌号延安西路918—928号,现为锦江集团都城经典酒店。

公寓建于1935至1937年间,高10层,有90套房间,由美商达华地产投资公司投资并出租。

由邬达克设计,立面强调横线条,较为典型的现代简约风格。

达华公寓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个住所。

上海解放之后,美商撤离。

1953年达华公寓由政府代管,用作干部宿舍和专家招待所。

1968年改为达华饭店。

1978年改名达华宾馆,现属锦江集团。

1999年,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铁了心!朝鲜震撼宣布
2 两份红头文曝光 大戏登场!
3 今夜,两个大消息传来……
4 习老大不服气 杀机外露 要动武?
5 这么多的细节预示:风暴正在酝酿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