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突然创造一新纪录

www.creaders.net | 2023-10-25 09:15:36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艾民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24日下午突然视察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视察由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等官员陪同。 彭博社说此举凸显中国中央政府更聚焦于支持经济和金融市场。

中共建政后,最高领导人以往几无视察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纪录,多由国务院总理或分管业务的副总理前往视察。 在迄今为止的公开纪录中,习近平就任中共总书记及中国国家主席后也从未视察过中国人民银行。

此外,何立峰还访问了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

习近平这项视察的细节仍不完全清楚,但市场投资人正密切关注习近平的动向,以寻找潜在的政策讯号。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习近平这次视察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解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情况。

就在视察的前一天,中国股市连续四天大跌,上证指数在周一跌破3000点,逼近2900点。这个事件在中国几乎所有媒体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应。

财经人士认为导致中国股市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缺乏对中国经济信心,和美联储持续收紧利率政策对中国市场产生的影响。

中国监管当局为扶持股市在八月份大幅下调了印花税,另外还采取了罕见的大力度措施,包括向国有大型银行大量注资、限制上市企业持股人抛售股票等。但事与愿违,中国股市非但没有强劲上涨,反而在过去几个交易日连续跌穿心理大关。

由于中国政府最近扩大了对经济复苏的刺激力度,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九月份的经济活动数据有好几项的改善幅度超过了预期。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不少领域依然相当疲软,甚至处于深度衰退的状态,特别是房地产行业。

路透社说,北京的一些政策顾问建议决策者提高预算赤字目标,突破目前设定的在今年GDP中占比不超过3%的限制,以解决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面临的巨大困难。

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大常委会为此通过了一项金额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增发议案。

美国之音中文网二位网友的评论各执一端。一说:人民币1万亿,只相当于美元2000亿左右不多……。33万亿美元的债都不怕,中国怕什么??!

另一说:好好的一个国家硬凭一人之力整烂了!

上海观察者网获网友回复最多的一条评论写道:

增发国债也是无奈之举。许家印之流掏空了国家的银行。所以补上这1万个亿,也只补上了50%不到,真的很无奈很无奈呀。(回复 16   踩287 赞40 )

该评论受到折叠的处分,需要点击才能打开查看。

该评论的一条回复获赞最多,居热门评论第一:

可以说你压根不懂地产,也不懂银行,更不懂国债😅(回复 2 踩16 赞221)

另一热门评论写道:能不能给普通人购买国债机会!我想买个50万(回复 6   踩2 赞105 )

有网友回复:收益好的国债,基本不会出银行。除非是量大了,银行员工吃不下了,才会有你的份。

此条回复获(踩1 赞40 ),也一并进入热门评论行列。

救经济    大发国债

据新华社电,中国中央财政将于今年第4季增发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至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增发国债将全部透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明年使用5000亿元。

中国财政部表示,资金将重点用于8大方面,包括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北京、天津、河北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对第一财经说,发行特别国债必须要有特别理由。 华北地区今年遭遇洪水灾害等,国家从长远战略出发,要求提高防灾减灾和救灾能力,于是两者结合在一起,决议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元。

而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解读,目前中国宏观经济仍有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等问题,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扩大总需求,可以为第4季和明年经济运行打下好的基础。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受制于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大幅下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成长,这也制约了财政支出能力; 在这时候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增加可支配财政资金,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已通过,允许地方政府提前使用2024年度的举债额度60%,预计各地方政府最快在年底前就可提前发债取得资金用于各地建设。

举债投资是中国政府刺激经济成长的重要工具,2008年金融海啸之际,中国中央政府就曾推出高达人民币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不过也造成房价大涨及产能过剩的后遗症。

中国政府至今仍主要倚赖地方政府扩大举债来刺激需求,北京大举发行中央政府公债,将成为刺激经济成长的又一重要手段。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