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会” 15 日将于旧金山湾区登场。面临以巴衝突或将演变为大国争霸的另一战场,及包括南海剑拔弩张的局势,《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分析美国日渐升高的反华情绪,及对中国实力的夸张化(caricature)评估,都将让这场两大强权领导人间的会谈构成巨大风险。文章点出中国存在包括军队缺乏经验、难以招聘技术人才等军事缺陷,并直指台湾明年 1 月或将选出一位被北京“厌恶”的总统等,都将使两国关係面对更大考验。
《经济学人》 9 日以“中国有多可怕”为题,对这个在独裁巨人治下的国家实力进行详尽评估。文章指出,来自中国的危险是真实存在的,美总统拜登(Joe Biden)政府应在不同领域勇敢面对共产党统治者。但也存在著一种风险,即美国对中国实力的错误看法会滑向夸大、漫画化,在最坏的情况下,引发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衝突。而即便战争未爆发,对抗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使美国与其盟友分裂,因此须清醒地评估中国的优势及其弱点。
《经济学人》分析,中国最不为人所知的缺点是其军事缺陷。尽管坐拥 200 万人员和 2,250 亿美元的年度预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军和海军以及庞大的飞弹部队,甚至到 2030 年可能拥有 1000 枚核弹头,然而包括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形容的“和平病”,以致解放军难以聘用技术人才,甚至军队完全没有战斗经验——过去四十年左右最致命的行动是1989 年在天安门广场屠杀本国公民,种种特质都被错估。
另外,尽管中国在从高超音速飞弹到隐形战机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其军工複合体在飞机和船舶发动机等领域仍然落后,并且仍依赖国外零件。在贸易战下,美国对半导体和零件的禁运可能会让中国追赶全球技术变得更加困难。并且中国官场腐败现象似乎仍普遍存在,尽管习近平近来加大清洗力度。
而更不用说中国众所周知的经济弱点,房地产紧缩以及共产党对私营部门和外国资本日益增长的敌意正在阻碍经济成长。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第三季出现负成长,这是自 1998 年有记录以来首次,尚且到了本世纪中叶,其国内生产毛额(GDP)也不太可能大幅或超越美国。
在中国军事和经济弱点的背后隐藏著第三个也是更深层的问题:习近平独裁体制的主导地位,不再允许严肃的内部政策辩论。据估计,解放军部队四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政治教育上,并研读《习近平强军思想》等“鼓舞人心”的著作,在习领导下的党永远指挥一切。《经济学人》分析,其后果是导致决策能力不断恶化,经济技术官僚被效忠派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