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负债,谁印钞!你该加杠杆还是降杠杆?
中国盛行的一个逻辑谬论是,“内债不是债”,因为央行可以无限印钞稀释债务。因此,很多人根据后视镜历史归纳法得出结论,现在借债虽然看上去很多,但是随着央行印钞稀释,未来负担也就没什么了。这也是很多人不顾一切,超越能力,借债加杠杆买房的前提假设。但是,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假设。
首先,“谁借债,谁印钞”,而不是普通人想象的央行印钞机日夜不停,印钱花钱。无论是信用货币的存款,还是基础货币准备金,都是由于某一方借债加杠杆产生的。因此,货币的增加,M2的上涨,一定是有人不断借钱造成的。
债务的稀释,是一种分子与分母的关系。你的债务是分子,货币总量是分母。分子不变,分母增加,则实际债务负担下降。但问题是,谁来做分母,借债加杠杆?借债是要还的,如果借债之后,借来的资金投出去没有收益,甚至还有损失,那借债就是自寻死路。如果你保持债务不变,别人借债加杠杆,等于替你稀释了债务负担。这种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好人,真的很难找。时至今日,政府面对低迷的经济,仍不肯大规模借债加杠杆,替代居民企业扛鼎。政府根本不傻,政府是由人精组成的,政府也不想主动当那个分母。
因此,通缩,资产负债表衰退,实际上是一个大型“囚徒困境”,博弈死结。谁都想稀释自己的债务,让别人替自己扛鼎,但是,谁也不想主动负债加杠杆,做那个分母。结果,全社会一起收缩,实际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每个人的最佳策略都是不借债,偿还债务,资产负债表收缩,而不是加杠杆。
谁来做分母,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