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社会教做人,小学生吐槽食堂之后被谈话了

www.creaders.net | 2024-06-17 11:16:30  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一直有个观点:从古至今,中国社会是最讲究“做人”的社会,从小长辈就会告诉你,“做人”很重要,不会做人的人,必将一事无成。每逢有人“不会做人”,就有人说“社会会教你做人”“社会会毒打你”。不过到了最后,它也造就了一个“人”最少的社会,多少个体一辈子下来,其实都没做过真正的人。

这不,又来了一个被社会教“做人”的,还是个六年级小学生。

这孩子吐槽学校食堂饭菜有问题,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已经发布情况通报,成立调查组。之前有消息称孩子被学校教育,校方的说法是“私下引导”。校办公室负责人还称,这位同学网络活动频繁,隔几天就会更新一个视频,学校担心这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教导处多次与其沟通,建议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

这个回应很“社会”,可算是惯常操作,但也注定会引发质疑。“私下引导”这个说法,很难说服有过校园经验的民众,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此回应习惯性引向投诉者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像许多公共事件里嫌受害者不够完美一样,依然是“没解决问题,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一套路。事实上,一个学生的网络活动频繁与否,跟食堂饭菜是两个维度的问题,公众需要知道的并非前者。

网络评论多数都站在了孩子一边,也有一些维护学校的,认为事实都没搞清楚,就任由一个孩子的视频到处传播,这是给学校抹黑。

根据网络视频显示,“给学校抹黑”这个说法,校方也使用了。这也不奇怪,毕竟是这个社会非常流行的“大杀器”,只要你批评,我就说你抹黑,多简单直接,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投诉,那就摆事实回应即可,无需上纲上线。一个孩子对生活常识不够了解,原本也是正常的,比如“萝卜发芽”一说,有可能是萝卜须。但要说孩子是在瞎胡闹,纯粹是因为个人口味而冤枉学校,那也未必。从几段视频来说,这个孩子的思维逻辑性可能超过了不少大人(视频都由其独立完成),并非一味胡搅蛮缠,尤其是针对“抹黑说”的回应。

至于食堂饭菜,卫生和质量问题需要等待调查组的结果,但好不好吃这事儿,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反应,其实多少能说明问题。

这真的是“个人口味”问题吗?显然不是。你什么时候见过有人投诉政府部门食堂饭菜有问题的?为什么关于食堂的投诉总是集中于中小学?多少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小学食堂都忍不住开骂?为什么学校食堂对外承包这些年来一直被视为腐败的重灾区?

其实要解决学校食堂问题,世界上有很多经验都可以借鉴。以日本为例,校长、老师每餐与学生同食,就可以保证食堂饭菜的安全和口味。但中国学校一直实施学生和教工饭堂的双轨制,在这一情况下,学生饭菜的质量一直备受诟病。

不过,在大多数中国家庭里,当孩子抱怨学校食堂不好吃,父母和老人多半不会附和,往往都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适应”。有些糟糕的家庭,甚至会批评孩子“吃不了苦”,告诫孩子“在学校里千万别说这些话,必须学会服从,不要惹事”。

所以,在网上吐槽学校食堂的这个杭州小学生,把这事儿搞成了舆情,家里人的“恐慌”可想而知。在家里随口说说都得批评,说出去得罪人怎么行?

从网络视频可以看到,孩子原本相当倔强,表示自己只要还能上网,就绝不会应校方要求删除视频。但学校显然联系了孩子的家长,结果家长着急了。

倒也没必要苛求这孩子的家长,因为对于中国孩子的家长来说,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跟学校对着干是最“聪明成熟”的做法。毕竟孩子在人家手上,“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是宝贵的传统人生经验吗?如果孩子因为这些事情被学校秋后算账、被孤立,那不是后果更糟糕了吗?所以绝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学校的问题时,只要孩子没有遭遇意外,都不会较真,只会教育孩子“学会适应”。

网友们也都清楚这一点,所以在称赞这孩子的勇气之余,也介绍了不少“人生经验”,告诉孩子要小心点,比如有人因为投诉学校,孩子被各种打击报复,最终被迫转学,还有人建议这孩子的家长多关注孩子,免得孩子被学校找麻烦,导致心理问题……这些都不是杞人忧天,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

有意思的是,从视频上看,这孩子的父亲在要求孩子删除视频时,说了一句“以后你成熟了,就不会做这个事了”,这句话真是中国社会的真相。

“勇于表达自己看法”原本是文明社会个体必备的品质,也是权利,但在中国社会,则是“成熟了就不会这样做了”。利益受到损害时,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闭嘴”。那些动不动就希望孩子“外向”、敢于表达的家长,绝对不希望孩子表达这些对社会的看法。换言之,他们的一切期望都是选择性的。在现实中,那些相对喜欢为自己的权利发出声音的城市的人们(仅仅是相对),这几年在网络上也遭遇了极大恶意,比如上海。那些吃着转移支付、面对普通人时民风彪悍、面对权力时却噤如寒蝉的人,总在嘲笑为权利发声者“矫情自私”。

对于这孩子来说,这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人生第一课”,这堂课直接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些品格和自由在这里并不适用,想要成熟,会“做人”,首先要学会闭嘴。虽然很多人都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能独立思考、自由包容、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孩子,但这话听听就好了,大家做的明明是相反的事情。有些人说这是文化差异,我的回答是:别糟蹋“文化”俩字了,文化不是用来阉割和闭嘴的。

我以前说过一段话:真正的文明人,对普通人的权利会尽量包容,但对权力会极尽挑剔,野蛮人呢?他们恰恰相反,对普通人极为苛刻,对个体权利肆意践踏,即使受害者也必须是“完美受害者”,但面对权力时,他们忙不迭跪下,想尽一切办法为之辩护。

在这种环境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以后会怎样呢?拒绝独立思考、拒绝表达、事事鸡贼,会不会是常态?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并不打算改变。

去年有个小朋友曾跟我诉苦。他本科毕业后考公成功,工作三年,小科员一枚。在父母和亲戚眼中,他简直是婚嫁必选优质盘,条件好到不得了。但他自己却非常焦虑甚至自卑,他说单位工作非常忙,几乎天天都加班,而且毫无成就感。每天就是不停开会,不断组织各种材料、进行各种汇报,一点点小事要打几十个电话、折腾几十页纸,最后发现大多数事情都只是无用功。在单位实在太压抑,本来想着下班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哪怕是发几句牢骚纾解一下情绪也好。但在家里没说两句,父母就会批评他,要求他“必须适应社会,要多看好的一面,心态要端正”。

最后他在手机上敲过来一句话:“在办公室和在家没有区别,都没有人味儿,都逼着我做一个听话的机器,人都要崩溃了。我真的想做个人,不想做个机器。”

我等他诉完苦,只回了一句:“你仔细想一想,选择适应这种生活和选择不适应,对你来说哪个更难?”

他想了半天,终于回复了我:“如果我现在离开体制内,肯定找不到同样收入的工作,而且我也没有办法和底气应对家庭对我的施压。”

我说那不就得了嘛,你看,你离不开这种当下大多数人都无法拥有的稳定,又希望得到相对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也是镜花水月,你没看那些当初年薪过百万的中产也在鬼哭狼嚎吗),希望能活得像个人样,这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呀!老实说,受气就是你工作乃至生活里的一部分,你的稳定收入和保障,本身就包括了受气的费用。

最后我告诉他,千万别以为“适应能力”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它只是一种基础能力,是一种“生存线能力”。它能保证一个人饿不死,但如果想有更高的追求,比如精神层面的自由,比如相对充裕的时间,那就需要更多能力。具体到他的情况,就是“不适应”比“适应社会”更难。

“适应社会”是一个完全被毁掉的词,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规则、文明与常识,原本是正常的。但在中国式语境里,它常常被异化,被滑坡,最常见的论调是“哪怕再不对,你也要适应它”。甚至可以说,许多人理解的“适应社会”,基本等同于“逆来顺受”,甚至是“同流合污”。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习惯以极端化思维看待问题,不但将“适应社会”视为一种最高级的能力,甚至还将之视为评价一切的标准。我就见过类似的笑话:我有个朋友在深圳工作,忠于理想,一路坚持着走了下来,收入也不低。但每年回山东老家过年,都有亲戚劝他赶紧考个编制,最搞笑的说法是“你不要说你不愿意不喜欢,根本不是这回事,你就是没本事考,就是觉得自己考不上,就是适应不了这个社会。要是有这个能力有这个适应力,谁不乐意考?干你那份工作有什么用,能跟公务员比吗?”

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看来,所有的“不适应”都是因为能力不够,而不是出于自身喜好或者特长。他们将“考编制”当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适应能力”的标准。甚至可以说,他们认为“考编制”就等于“适应社会”。他们却没想过,我的这位朋友始终坚持理想,一路走来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小有成就,他所体现出的“适应能力”该有多么强。

如果将“适应社会”等同于“逆来顺受”,不但曲解了“适应”这个词,也等于否定了正常的人生。

我曾经跟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设你考试考了六十分,那么你以后想考九十分、一百分,是不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如果你选择“适应”,那就很容易,甚至继续滑下去也很容易。生活也是同样道理,你想追求更多的空间,就需要更大的努力,但你要想“适应”,其实很容易。如果你将“不饿死”当成生活的唯一标准,慢慢就会放弃越来越多东西,比如音乐不是必需品,动漫不是必需品,书不是必需品……反正没有它们,确实可以活下去。但如果是这样,那还是个真正的人吗?

“做人”这个词,就是最大的谎言,它的标准恰恰是“非人”的。最后,用我非常喜欢的情景剧《八时入席》里的一段独白截图为结尾吧——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