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美国会中美经济安全委员会召开的一场专题会议上,兰德智库分析师希斯发表了一份名为《中国是否已做好开战的准备?与美国发生潜在冲突的迹象和征兆》的报告。
兰德智库的这份报告认为,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及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一直在积极备战,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因此不会在短期内与美国开战。这份报告主要分为2个重点,一个是所谓中国正在积极“备战”,另一个是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兰德给出的理由是,在2022年,中国对国防动员体制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将国防动员的一部分职能,从省级单位改为了市级单位,并且在全国各地都设置国防动员办公室,甚至国有企业内部也已设立“人武部”。这意味着中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而这一举动的背后意味着中国正在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除此之外,该报告还指出,中国在过去4年里储存了大量能源,包括3至4亿桶石油,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已经达到了美国的水平,这很可能预示着中国正在“积极备战”。
不过兰德智库的这一论调,总体是建立在一个所谓的关键性时间节点上,即美国频频炒作的所谓“中国将在2027年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因为中国一旦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其可能会导致中美爆发冲突,因此中国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但显然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一个国家想要进行战争准备,其实主要从2点就能看得出来,一个是“战争准备”,另一个是“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实际上就是战争动员,将国家从和平状态向战时状态转变,一切的人员、财力和物资,都得全部为战争服务。特点是社会运行成本较高,且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这一点是处于“战时状态”才可能发动,因此不在这次的考虑范围内。
而“战争准备”,则是在战前为了应对战争而进行的准备,其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一系列领域。“战争准备”所涉及的范围要更小,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在这两点上并没有相应举动。而且已经有的动作都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国企设立武装部只不过是正常的国防军事建设,就连美国自己也表示,中国在国防动员上缺少标准化管理以及面临人力不足的局面。
而在中国储备能源和石油的问题上,中国做的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自2020年开始,中国开始建立自身的战略储备能力,不仅仅限于能源,还包括粮食、原材料,规模都呈现出大幅的提升。
比如在过去4年里,中国石油的储备能力已经提升到20亿桶,而天然气储备能力飙升到250亿立方米,当然储备能力不等于储备,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在关键稀有金属领域,中国的储备能力也出现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在粮食领域中国的储备速度也在加速。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67%的玉米储备、51%的小麦储备。
中国做这一切的背景,实际上是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及俄乌战争给中国农业资源进口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虽然面积较大,但人均资源较为匮乏。为了避免美国和中国“脱钩断链”,以及俄乌战争导致国际能源、粮食等一系列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必然要保证自身战略物资供应的安全。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无可指摘,以此证明中国正在进行“战争准备”,无非又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翻版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 ,这份报告还指出,尽管中国正在积极“备战”,但中国并没有做好与美国爆发全面冲突的准备。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现在依旧主张和平发展,导致发动战争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最后,回过头来看兰德智库的这一份报告,似乎更像是“新手”做的一份分析报告,因为核心内容本身就存在冲突,一方面表示中国正在积极“备战”,宣扬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又打自己脸,说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暗示中国处于劣势地位。属于是典型的左右手互搏,那么这份报告的意义除了要更多军费外,不会有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