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这个考编大省 史无前例砍掉了十万编制

www.creaders.net | 2024-08-05 21:51:08  独角鲸工作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山东的丈母娘恐怕更难了。

  山东省人社厅等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的全面改革。

  此次改革涉及驻济和非驻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后将收回所有事业编制,原工作人员将从省编办的实名制名单中剔除,并与新成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约10万名曾经拥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将正式成为企业合同工…

  考编是一个岗一个岗地匹配,而改革则直接收回10万人的编制,这一轮“事转企”的力度确实够狠,甚至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随着后续影响的持续释放,这也必然会加剧山东人考公考编的难度,爱考编的宝宝傻了。

  01

  这不难理解。

  制度层面的改革,传递到社会,自然会激起各式各样的浪花。山东这一史上最大规模缩编的社会影响,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腰缠万贯,生意好到爆,也不及丈母娘眼里的一个“编”。一直以来,山东给人的印象就是考编大省,“为什么山东人如此热爱编制”的话题,火遍各大平台,就连张雪峰老师在直播时也调侃山东人对编制的痴迷,说什么“不孝有三,无编为大”。

  在很多人那里,一个稳定的编制就是唯一的价值观,就是个体在大时代对于生活和生存的基本认知。

  这当然没有问题。生活的质感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对于大多数人群而言,粗粝而真实。有一个编制,意味着一种笃定和踏实,是市井百姓对于制度的信心所在。通俗地讲,入编就是进入“保险箱”。

  然而,事物都是在变化的,编制也不例外。当“保险箱”越来越大,纳入其中的编制越来越多,就有点难以为继了。

  一方面,事业单位太多,涉及范围太广,必然从寻求保障走向抑制活力的反面,导致财政不堪负累,有点托不住了。而因为事业单位兼及生产经营领域,也使得诸多本该有活力的领域逐渐利益固化、社会板结化。

  另一方面,求安稳的编内人生,也产生大量机构冗余、人员冗余,很多人宁可守着一个鸡肋般的编制,抱残守缺,躺在舒适区,也不愿去实现更多的可能,并不利于激发社会的创新和创造力。

  02

  事业单位改革已势在必行。若说这样的改革究竟有多必要?不妨从之前已经取得的成效来做个考察。

  作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一直在进行中。2022年9月,山东省在“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宣布,10年来,不再保留省级10名、市级7名、县级5名以下事业单位,全省纳入改革范围的事业单位减少9996家,精简33.1%。

  减少近万家事业单位,这个数目确实不小,但只占全部事业单位三成不到。巨大成绩背后,其实是更加庞大的事业单位数量。

  从这个背景看这一次新启动的省属事业单位转企,或可认为这项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已经开始啃骨头。毕竟,相对于之前砍掉的近万家“小软散”机构,省属事业单位往往距离权力更近,则推进难度也会更大。

  这无疑需要下更大的决心,设定更为完善的行动方案,坚决、稳妥地做好一系列后续接驳服务。毕竟,任何改革都意味着利益的剥夺和再分配,必须搞下去,但要尽可能照顾到各方利益。

  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事业单位中有一部分属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这是政府必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不能市场化和社会化。

  03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孤军深入,而是要协调联动、配套共进。

  当下,多地事业单位改革亮点频现,热火朝天,除山东外,河南省今年4月启动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

  这些做法均可圈可点,但也只是改革第一步。

  事业单位改革已经不断深化,行政单位改革也应跟上,迅速破题。既然入编的人容易滋生怠惰,公务员难道就不会怠惰了吗?各级财政的真正重负,公务员所占不少。

  其实,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山东人对编制的热爱,其实,更应该看到的,是底层人士对可预期生活的向往。

  一个健康的社会,就应该通过不断的改革,让资源配置更合理,让人才流动更顺畅,更能释放并激发社会成员的热情和创造力,大家一起找到各自最合适的姿势,也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对象。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