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一段时间读《儒林外史》,有点恍惚。
不知道为什么,会联想到很多新闻当事人,分不清书与现实。有种庄生梦蝶的感觉,我不知道是自己穿越到了过去,还是吴敬梓穿越到了未来。
比如那个死在出租屋的女孩。十年来,她一直在考公考编,有多次笔试第一,但始终过不了面试那一关。作者字里行间似乎在向我们透露,连房租都需要家人四处凑钱的她,最后是活活饿死的——临死前,她已经连二十多块钱的电费都交不起了。当然,这是那个房东的一家之言。
但是在《儒林外史》的开篇,讲述的是王冕的故事。这是一个只读书却几番拒绝入仕的非典型人物。当朱元璋决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时,他预知“一代文人有厄”,于是避居会稽。
我还想到了河南汝州被清退的41名事业编人员。他们像是那个时代被遗弃的妾,没有补偿也没有说法,不知何去何从。
编制成了近几年尤其是这半年的一个“高频词”,研究生博士生在考编,作家在考编,明星在考编,甚至连网红也在追逐编制。他们本有可以畅想的未来,有远高于常人的收入,但他们还是想要一份“确定性”,或是别的东西?编制里到底有什么?
说实话,仅从账面上看,大多数编制,尤其是基层的,纯粹的工资收入真没多高,也许是退休后的福利会好一点,但那时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后的事情。那么,当人们追逐编制,到底在追逐什么?
今天,还有一个曾经不追求编制甚至不追求稳定工作的人物刷了屏。他叫袁凌,一名作家,最近贫穷到要51岁再找工作了。而在此之前,他曾经做过自己带的员工的下属。或许,他就是一个反面案例,是年轻人追逐编制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还想起了唐尚珺。可能区别只是在于,唐不是屡试不中,而是屡中不上,唐可以凭借这个人设出名,甚至获取流量和收益,而没中前的范进们不能。但是唐也永远享受不到范进那种兴奋到卡痰的感觉。
我还想到了李佩霞与毛奇,他们代表一种上岸后的状态。说句客观的话,两人长得都不错,都是80后,算是新生代,但他们又给我们一种感觉:他们和那些“旧人”也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和儒林时代的那些人也没什么两样。
我想所有进入编制的人,没有人想成为李佩霞,那么是什么让李佩霞成为李佩霞?
也许,吴敬梓开了一个天眼,上看两千年,下看三百年。
也许,这些新闻都不算是新闻了。
也许,我们都是书中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等不及四中全会 中南海变局公开 |
2 | 习亲自指挥谋害 传遗孀程虹爆李克强死前心 |
3 | 习下台前兆 中南海突祭新规内幕 |
4 | 这一击 将成为压垮习近平的一根稻草 |
5 | 快讯!马兴瑞卸任新疆党委书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死后灵魂还在吗? | 骆驼 |
2 | 奇袭伊朗.高法裁决.外交内政. | 木秀于林 |
3 | 文明、优雅、格局 | 体育老师 |
4 | 俺吃错过药 | 阿妞不牛 |
5 | 伊朗问题能够一劳永逸吗? | 阿妞不牛 |
6 | 永生的三种结局:福斯卡的幻灭 | 万维网友来 |
7 | 走出中国城,走活中国人 | 解滨 |
8 | 2024回国:海南环岛游 | 马黑 |
9 | 相信固执己见可以治愈 | 施化 |
10 | 人养金毛犬,我养白眼狼:伊朗 | 高伐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