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www.creaders.net | 2024-11-04 21:34:05  财经数据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三年清零的6大代价!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我们当然要关注财政情况。财政数据是最具决定性的,我们先看一下全口径财政赤字,也就是公共预算收支赤字+政府性基金收支赤字。2019年,中国全口径财政赤字是人民币5.53万亿元,到了2022年就剧增到了8.96万亿元,三年的赤字增幅是62%。

  赤字增长六成,看起来很吓人是吧?然而,问题却远不止于此。

  2020年,中国全口径财政赤字是8.72万亿,2021年情况稍好一点,下降到了5.94万亿元,看起来“清零”好像可以持续下去似的。然而到了2022年,伴随著各地此起彼伏的封城潮,经济遭受重创,财政赤字再次暴增到8.9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

  三年下来,累计财政赤字23.62万亿。可以作对比的是,2000至2019年的财政赤字总和,也只有21.92万亿元。区区3年的赤字之和,居然超过了此前20年的赤字总和。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此庞大的财政窟窿根本无法填补,于是政府只能被迫发债,没日没夜的发债,无论国债还是地方债,这三年里都在剧烈增长。

  先说国债,3年下来累计发行了23.32万亿元,扣除其中借新还旧的部分,国债馀额从2019年底的15.83万亿,暴增到了2022年底的25.19万亿,3年增幅59.1%——记住,这里又是一个六成!

  由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地方债,也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地方债务, 3年累计发行21.29万亿元,扣除其中借新还旧的部分

  地方债从21.31 万亿增加到了35.06万亿元,增幅为64.5%——这是第3个六成!

  中国政府3年清零期间的全口径财政赤字超过前20年的赤字总和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年度财政赤字规模、国债馀额和地方债馀额,3年清零下来,全都增加了六成的负担。财政负担增加六成,这是中国3年清零的第一个代价。

  然而,区区3年就让财政负担增加六成,这一定会引发相应的后果,即使短时间内整体上财政还能暂时维持,问题也一定会在某个局部先发作出来。而最先出问题的就是城投债。

  三年清零的第二个代价,就是城投债市场的整体塌陷。城投公司即“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是中国各大城市政府的投资融资平台

  起源于1991年的上海。城投公司是经营城市综合规划与建设项目的国有控股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城市综合体开发、商业地产开发、市政工程建设等。所谓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是由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

  其募资投向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一般由地方国资委或财政局100%控股。

  大家知道,地方政府的清零支出一直是个谜。无休止的全民核酸、隔离酒店、方舱的建设与维持、大范围的封控以及物资保供等等,总支出金额是谜,资金来源同样讳莫如深,这笔支出由公共预算资金承担的比例极少。

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广东省公共财政决算报告里体现的一年就700个亿,这当然是不够的,大家心知肚明的资金来源,其实就是城投债。毕竟,城投债虽然表面上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拿来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但是只要钱进了城投公司的账,随便拿去干什么,其实都没有人管。其他的财政资金,包括前面提到的地方债资金

  每一笔都有规定的用途,还会被上级监管部门逐笔溯源检查,而没人管的城投债,当然就是最好的清零开支的资金来源。

  然而,地方财政状况早就不堪重负了。在数据上,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也就是发行量扣除其中借新还旧部分后的净增量,2019年为1.23万亿元,这还算正常水平,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基准。

  2020年,城投债净融资量暴增到1.95万亿元,2021年继续上升到2.23万亿的超高规模,这两年合计多出来的17000亿元,大概就是地方政府投入到清零大业中的支出。然而再到2022年,地方政府就承担不起如此暴增的债务负担了。我们必须记住,在城投债如此暴增的同时,另外一边的地方政府债同时也在暴增。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